[转载]白佛村有尊历经劫波的“白佛”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圣古迹 |
历史上,兴宁寺的这尊白佛历经劫难。
首先是日伪时期两次遭偷,因为佛身太重,盗贼们就试图割走佛头。虽然两次都没得逞,但钢锯切入石佛脖子有三分之一深。村民不得不用砖垒起一座佛龛,把石佛整个罩在里边,钢丝焊网,只露面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防破坏,被就地掩埋。
1987年,村里拿出9万余元重修兴宁寺,村民自发捐款3万余元,大殿落成,白佛被重新安放。但文物大盗贼心不死,1993年6月2日夜,窃贼破门而入,割走白佛前脸,只剩双耳和后脑勺。经村民同意,村委会请来曲阳县卢进桥雕塑公司修复,造价为2000元,重新雕刻汉白玉前脸接上,1993年6月30日修复竣工,修复后的白佛雕像形似原貌,完全看不出后接的痕迹,据说面目和原来几乎一样。毕竟卢进桥在石雕界声名远播,他的《卧兽观音》、《三大仕》等5件作品被定为国宝,修复雕像对他来讲是小事一桩、难度不算大,手到功成。
2013年白佛村两委又耗资60余万元进行了修缮,8月30日兴工,同年10月中旬工程告峻。修缮之后,彩绘壁画栩栩如生。添设金刚浮雕底座更显玉佛尊贵,装饰青石工艺栏杆彰显兴宁寺的庄重高雅,广场平墁石板以求平整,遂砌石料台阶,增铸铜香炉一尊,供万民祈福。
听说此寺初一、十五才让信众上香。2019年6月16日是阴历五月十四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参观,发现寺门是开着的。寺门对联三幅:兴万民出事业,宁四方而平安;有法雨灵光古佛福荫兆民,无晨钟暮鼓宝刹名播遐迩;宝殿常照嵩山月,画廊萦绕五台风。
进入殿内,看到一尊约高4米的石佛。石佛身披红黄绸布,看不清雕刻的衣纹。据说,从侧面拨开红布,能看见石佛脚踩莲花。佛像背后有一块灰色石板,上边有行云流水一般的花纹。石板、佛身和莲花底座是一体的,用整块汉白玉雕成。但看到双手与佛首的颜色迥然不同,修复毕竟没有做旧,而且沁色是难以做得到的。香火缭绕间,恭身而退。
从兴宁寺出来,沿街南行约百米,路东有一个“三角河公园”。这里原来是一个大水塘,本地俗称“河坑子”,后来填平修了公园。传说白佛北边的十里铺村有一个宝塔,像枝“笔”,白佛村的河坑子像“砚台”,一笔一砚是当地的两宝,晴天时,河坑里能看见宝塔的倒影。后来燕王扫北把这两宝拿走了,从此,白佛村的气候就一年比一年显干。以前这儿有个三官庙,有许多石像,现在已经荡然全无。在旧址上新修了老母庙,公园里回廊破旧,健身器材也少有人玩,只有石榴花开正盛,偶有学生在此读书小憩。
从三角河公园位置往南,沿一条东西向小街向西走不远,有一个丁字路口,从这个路口往南一拐,路东有一座很小的关帝庙。据说,曾经这庙里有一副对联非常绝妙:“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横批字数虽多,但也很有意味:“读春秋看春秋亦步春秋”。
出了白佛村向西是白佛口,据说这儿曾经有座“青风亭”的高岗子,是远古人类居住的地方,叫白佛口文化遗址。现在是看不到了,遗憾之余,我到附近的“畅园”公园玩了会儿,怏怏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