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读书月报1

(2018-01-30 09:13:14)
标签:

读书笔记

英语教学

2018年

周记

月报

分类: 读书札记

1周(2018.1.1-1.7

【阅读主题】语言教学·备课

【阅读书目】

1. Hadfield, J., & Hadfield, C. (2012). Oxford basics: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English (pp.134-139).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Wang, Q. (2006). (ed.) 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 (pp. 51-66).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3. Brown, H. D. (2013).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3rd ed.) (pp. 164-178).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4. Harmer, J. (2000). How to teach English (pp. 121-127).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心得收获】

关于备课,Hadfield讲的最少,仅两个问题:(一)备课;(二)序列备课(lesson sequences)。

(一)备课:能抓住两个核心问题:教什么?怎么教?前者强调教学目标(aims)、语言学习(target language)、技能培养(skills)。后者注重教学过程(procedure),区分“语言学习的教学过程”与“技能培养的教学过程”。

(二)序列备课:强调听说读写各项技能训练的平衡性(a balance of skills),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a variety of activities),以及反馈、复习和补偿教学的必要性。(There should be time allocated for feedback, review, and remedial work.

 

王蔷对“备课”的讲解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要讲了五个问题:(一)备课的重要性;(二)备课的基本原则;(三)宏观备课与微观备课;(四)教案的组成部分;(五)教案的范例。

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有必要认真备课。No teaching/learning situation is static.

每一节课都与众不同。Every lesson is unique.

备课时教师应当认真考虑:1. 教学目标(aims to be achieved2. 所用教材(materials to be covered3. 活动设计(activities to be organized4. 教学方法(techniques to be used5. 教学资源(resources to be used)。

备课应当遵循目标性(aim)、多样性(variety)、灵活性(flexibility)、易学性(learnability)、关联性(linkage)等基本原则。

微观备课与宏观备课之间无明确界限。实际上,优质备课可视为一个连续体(a planning continuum),从左向右依次为:项目计划/课程规划学期备课期中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微观备课应当基于宏观备课,宏观备课应当根据教学进度随时调整修改。

语言教学的教案通常有七个组成部分:1. 背景信息(background information2. 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3. 教学内容(language contents and skills4. 教学过程(stages and procedures5. 教学工具(teaching aids6. 课堂总结(end of lesson summary6. 备选活动及作业(optional activities and assignments7. 课后反思(after lesson reflection)。

三个教案范例各具特色:范例1是北师大一名学生的作品,范例2是国外一位教师的作品,范例3是北师大一位英语教师的作品。

王蔷在结语中强调:课要上得好,不仅需要事先备好课,更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Remember that a good lesson does not only depend on a clearly structured lesson plan but on how much we can engage learners in learning. (Robertson & Acklum, 2000) RobertsonAcklum提出的优质课三要素E.S.A.尤为重要:

E = Engage to get students interested in what they learn

S = study there must be some new language or new experience to be gained

A = activate 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chance to produce language in meaningful ways

 

Brown在该书第10章中讲了三个问题:(一)教案的格式;(二)备课的指导原则;(三)教案的范例。

Brown认为教案应当由六个基本部分组成:1. 课程目标(goal2. 课时目标(objectives3. 教材与设备(materials and equipment4. 教学过程(procedures5. 教学评价(assessment6. 课外活动(extra-class work)。并特意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课时目标:终结性目标(terminal objectivesvs使能性/过程性目标(enabling objectives)。

备课的指导原则讨论了七个问题:1. How to begin planning; 2. Variety, sequencing, pacing, and timing; 3. Gauging difficulty; 4.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 Student talk and teacher talk; 6. Adapting to an established curriculum; 7. Classroom lesson notes.

范例教案虽然只给了一个,但是内容翔实,可资参考。组成部分如下:1. Goal; 2. Objectives; 3.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4. Procedures (a. pre-listening; b. listening to the tape; c. whole-class discussion; d. schemata-building discussion; e. listening activity #1; f. post-listening activity; g. extra-class work assignment) 5. Assessment.

 

Harmer则讲了备课的六个方面:Why plan at all? What are the aims of a plan? What should be in a plan? What questions do we need to ask? What form should a plan take? How should teachers plan a sequence of lessons? 并指出了教师备课前应当明确的几个问题:Who exactly are the students for this activity? Why do you want to do it? What will it achieve? How long will it take? What might go wrong? What will be needed? How does it work? How will it fit in with what comes before and after it? 等等。

 

2周(2018.1.8-1.14

【阅读主题】文学·外国小说

【阅读书目】

[]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月第1版,20166月第94次印刷。Hosseini, Khaled. (2006). The kite runner. Shanghai: Shanghai Century Publishing Co., Ltd.

【心得收获】

本书系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于20036月在美国由TKR Publications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已被翻译成42种语言。繁体字中文版《追风筝的孩子》为李静宜女士所译,由台湾木马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简体字中文版由李继宏翻译,于20065月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李继宏在译后记中指出“风筝是象征性的,既可以指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指正直、善良、诚实。对主人公阿米尔(Amir)来说,风筝代表着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卡勒德·胡赛尼另著有《灿烂千阳》(A Thousand Splendid Suns)、《群山回唱》(And the Mountains Echoed)等小说。

 

3周(2018.15.1-1.21

【阅读主题】语言学·语义学

【阅读书目】

[]塞缪尔·早川&艾伦·早川著,柳之元译《语言学的邀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7月第1版第1次印刷。Samuel Hayakawa & Alan Hayakawa. 2015. 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心得收获】

早川先生之所以能够把抽象的理论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到一起,是因为他抓住了两大原则:(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工具,这是语言最基本的社会功用。(二)人类思想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没有声音的语言,这是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本书的第一编“语言的功用”有九章:1. 语言和生存;2. 符号;3. 报告用的语言;4. 前后文;5. 有助于社会团结的语言;6. 语言的双重任务;7. 控制社会的语言;8. 传达感情的语言;9. 艺术和激荡的情绪。第二编“语言和思想”有七章:10. 我们是怎样得到知识的;11. 捕风捉影;12. 分类;13. 二元价值观点与多元价值观点;14. 一团糟;15. 老鼠和人;16. 走向内心和外界的秩序。

本书不仅是一本语言学巨著,而且对许多我们最关心最紧要的问题,例如怎样做人、怎样适应环境、怎样在这个邪说纷起的混乱的世界里理出一个头绪来,作了精辟透彻的讨论。早川先生并没有提出任何可以立刻解决经济分配问题或国际争端的方案,他只是希望读者朋友能够澄清自己的思想,进而看清并了解当前的问题,不受人欺骗。在他看来,只要世界上大多数人都确实能独立思考,辨别是非利害,所有困难也就都能迎刃而解。这一看法并不新鲜,它的基础是苏格拉底的怀疑精神、孔子“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的态度,以及杜威的实验主义思想。但是他能将历代贤哲训示的精粹应用到当下许多切身问题上去,指出我们要做一个新世纪科学时代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更加清醒冷静的头脑,不应该再回到疯狂盲目的原始生活里去。另一方面,他又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视角出发,将文学、艺术、同情、博爱等过去为机械主义思想所轻视的东西救出“冷宫”,证明它们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更可贵的是,他并不认为他所提倡的那种健全的心境为哲人所独有。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这种心境,所以他用明确的文字将其详加解释,使每位读者朋友都能了解并接受他的看法。本书最后一章所列的十条规则,乍看似乎没有什么意思,细究起来却是妙用无穷。单就“母牛1不是母牛2,母牛2不是母牛3”这一规则而论,只要大家都能真正牢记在心,善加应用,世上所有的阶级斗争、种族偏见、顽固自私现象就都不容易发生,世界大同的希望也可增加不少。(译者序)

 

4周(2018.22.1-1.28

【阅读主题】语言教学·大纲设计

【阅读书目】

1. Brown, H. D. (2013).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3rd ed.) (pp. 148-163).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 Wang, Q. (2006). (ed.) 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 (pp. 38-50).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得收获】

Brown在第9章“教学大纲设计”中讲了九个问题:(一)教学大纲发展综述;(二)情景分析;(三)需求分析;(四)问题预估;(五)明确目标;(六)课程大纲的理论概括;(七)教材及教学资源选择;(八)教学质量测评;(九)教学项目评估。重点如下:

情景分析(situational analysis)可从五个方面展开:1. educational setting; 2. class characteristics; 3. faculty characteristics; 4. governance of course content; 5.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requirements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则可从四个方面展开:1. a needs assessment; 2. goal; 3. objective needs; 4. subjective needs。客观需求可以通过测试数据、问卷调查结果、教师报告、课堂观察、师生访谈等手段进行分析,而主观需求可以通过访谈、调查问卷、教师观念、课堂观察、专家意见等渠道获取。

对教学目标作了课程目标(goal)和课时目标(objective)的区分,对教学效果则作了教学质量测评(assessment)和课程项目评估(program evaluation)的区分。

 

王蔷在第3章“国家英语课程”中简要回顾了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发展,介绍了21世纪基础教育阶段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主要涉及六个问题:1. 中国外语教学简史;2. 国家英语课程的设计原则;3. 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4.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设计;5. 语言技能分级标准;6. 英语教师面对的挑战。

1978年以前的中国外语教学叙述极简,1978年以来的中国外语教学则细分为四个阶段:1.恢复阶段(1978-1985);2. 快速发展阶段(1986-1992);3. 改革阶段(1993-2000);4. 创新阶段(2000以来)。

英语课程的设计原则主要是指《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六大课程基本理念:1.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2.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性差别;3. 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4. 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5.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6.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英语教学大纲:1978年、1980年、1986年、1992年初中英语教学大纲、1993年高中英语教学大纲、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