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青少年性教育性别教育深圳初中女生教育 |
分类: 性教育 |
为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以便和她们互动交流,我在开始讲课前发放了一些事先准备好的简短问卷,问卷上只写了几道开放性的提问,是关于对性与性别的理解的题目。
我:“这两道题只是了解你们对性的理解,不是给你们出的考题,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没有对错与否,你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台下又好几个声音又响起了:“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教室里响起了一片齐刷刷轻脆的女声:“知道!”。
接下来是散乱的声音,有些赶紧埋头答卷,有些女生探头看看邻桌的回答,有些坐在教室后部的女生似乎有些焦虑地不停地谈话。约五分钟后,答卷陆续交上来了。我在此选取上传了一些比较诚实、有代表性的答卷,也有一些其他疑问的纸条:
困惑:生孩子、照顾孩子、当家庭主妇怎么就不好了?我们不是从小学就开始告诉孩子母亲的伟大、无私,怎么在这个女孩眼里就成了不好的呢?
点评:我倒觉得这孩子不但挺正常,没有她说的“神经病”,而且还挺聪明。
疑问:她理解的“正常的性行为“是怎样的?、“太过份”的性行为又是怎样的?
我的担心:这个年龄这么认为男女拥抱、接吻不好,可以理解,可别在5年、10年甚至20年以后还这么认为。
我觉得这名女孩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颇具创造性:自愿的好的,被强奸的不好的;因为自愿的叫爽,被强奸的是叫痛~~
在大致浏览完答卷后,我把看到一些回答拿出来讨论,结果没想到引发女孩们更多的提问,我乐此不彼地解答着孩子们的随机提问,以至于我原本事先准备的讲座内容只好压缩到最后15分钟讲完。
引用内蒙古医科大敖民(2013)的《简析我们中学生性教育回避现象》的内容: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性教育的目标应该是:1.帮助所有的人在性生活里享受快乐;2.打破性的无知;3.了解两性差异和性别交往的奥秘;4.反对“只有一个正常”;5.支持具有创造性的研究与社会工作;6.帮助公众建立开放的态度;7.推广更安全的性行为;8.减少医学的介入。我们应当以负责的态度,在保证健康与安全的基础上,逐步普及常识,使社会更加开明,让孩子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从而避免性犯罪及身心伤害。
我赞成上述性教育目标,但我看到孩子们的这些回答时,在我脑海里盘旋的问题是:
这些女孩对性的理解是从哪儿来的?或许我们的性教育对象应该不止是这些青少年,不应是出于“消防”的目的来特别针对这些散发青春之火的孩子,还应该包括这些孩子们身边的人和事;
除了要考虑应该做些什么,我们的性教育是否还应该思考可以少做或不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