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晖就要期末考试了,考试结束后,小豆包就变成二年级的小朋友了,不管考得如何该准备的,我们都准备了,那就让我们轻松的应战吧,输了爬起来重来,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赢了,拍拍尘土接着前行,也再笑一笑,为自己喝个彩!
晖的这一年级对我这个豆包妈妈来说是个百感交集的一年,是个感触颇深的一年,是个自我思想转变的一年,也是个自我修行的一年......
9月,开学的第一个月,和老师打电话沟通一下,我被晴天霹雳般击倒,老师说:“晖的问题很严重,别人都会了,他还不会,翻书翻到哪页,全班都翻到了,他还找不到。”儿子在我眼里是优秀的,学什么都是很快的,怎么会这样?奥运会结束后,迅速把晖从老人家接回,开始了我们漫长的学习征程......
我和老公认真分析了一下晖落后的原因,也都深深地反省了自己,第一,我们不负责任,孩子上幼儿园的三年都在奶奶家渡过,虽然每周末我们接回来,但是毕竟孩子还是长期不在身边,说好听的是家离幼儿园远,说难听的就是我们不负责任。第二,忽视了目前的教育状况,没有给晖早教,晖的童年是快乐的,只是玩,除了玩还是玩,我们在其中没有让他进行一些必要的学习,面对着班里早教孩子之多,别人都会了,老师不可能只照顾你一个不会的,所以,我们没有看清大局势。但是我不后悔让晖玩,只是我应该更负责的让他在玩中去学习,引导他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的失误。
一年级的9月、10月是黑暗的,晖是在我的咆哮和怒吼中度过的,记得晖舅舅都看不过去了,说:“姐,你再把他给逼疯了。”
可是那怎么办啊,小家伙10个该会读的字就认三个,几加几一会明白一会糊涂的,不赶紧抓他,他怎么能跟上班级的速度,不能让他成为落后分子啊,那样会让他的自信心,学习兴趣都受到打击,其实我当时根本就意识不到我的态度已经在对孩子的自信和学习兴趣上沉重打击,我当时一心一意的备战期中考试,终于期中考试小家伙居然超常发挥考了个双百,真是让我百感交集......经过这一学期我发现了他根本就不知道上学是怎么回事,他以为还是幼儿园呢,准确的说他30分钟扛着他的脑袋在那养精蓄锐为了下课那10分钟玩,可笑吧,可是真的是事实,无数次告诉他专心听讲,儿子红红的小眼珠含着热泪答应一定好好听讲,这哪里是学习去了,简直是受罪去了.......
在此期间,我认识了很多同样也是上一年级的豆包妈妈,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开始反省自己,发现了自己的迷茫和激进,我开始看育儿书,注重看教育男孩子的,我希望能找到适合我的育儿经验,我本来一直反对看书育儿,觉得那样太纸上谈兵了,实际上发现,那是一个理解的误区,育儿没有统一的方法,是你理解领悟了别人的育儿理念后,自己去寻找自己的方法,自己高度运作自己的大脑的,这里没有拿来主义,没有现成,所以让你感到众多理论无所适从,依旧是茫然......
就这样在一片茫然无措中,晖的第一学期结束了,整个寒假都是我自我反省,自我寻找的一个假期,在这时我看到了鲁稚老师的《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虽然我只看了短短的几章,但是每一句话都说出了我的心声,我想我是该把自己的心态放平稳了,我应该承认自己的孩子就是个平凡的孩子,是个开窍晚的小男生,我要把加在他头上的光环卸掉,我要搞明白儿子不是我炫耀来满足我虚荣心的资本,我更要搞明白在当前多元化得社会里,我要承担育儿的任务比学校还要多,学校那里的应试教育已经够残酷的了,而儿子以后要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仅仅靠应试教育出来的那点东西是很难适应社会的,我要给自己找到个方向,我开始和老公对晖的成长进行了个大计划,在晖要经过青春期,长成男子汉的过程中,妈妈的教育主导地位慢慢要向爸爸过渡,在晖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两个都分担什么教育内容,妈妈负责儿子的学校主科学习以及儿子为人处事的指导,爸爸负责运动以及儿子在为人处事的指导,特意要提出,晖爷爷,多才多艺的晖爷爷退休后将把自己那套电子手艺传授给晖,并且老人家一直肩负着晖的的小提琴辅导。
第二学期,开学前已经和晖谈好了,上课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老师的,记在脑袋里,然后在脑袋里想,想不明白努力想,这就是你在思考。我觉得这比说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更具体化,学会了,我们周末就去玩。第二学期,明显发现晖进入状态了,不再是我呼哧呼哧扛着他走了,已经自己蹒跚前行了,我已经和老公规划好了晖小学六年,我们前三年要培养晖的学习好习惯,学习自主性,要陪着儿子帮他理顺,也许这个开窍晚的小家伙三年的时间还不能放手,那么我们继续陪着他,但是仅仅是陪着,不包办,不代替,这是我要谨记的,晖爸是一定能做到的,“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我们要常告诫他,也是告诫我们自己。
第二学期,晖参加了很多有趣有意义的活动:“科普馆认识小动物,棒约翰做匹萨,看舞台剧,参加拓展活动,参观博物馆,亲自动手做烘焙、去看航母.......”几乎每个有意义的节日我们都带他出去,尤其是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带他去亲近大自然,我们支下帐篷,让孩子在大自然里足足玩上一天,发现晖又变回了幼儿园时期的那个活泼开朗爱笑的小男生,是的,在应试教育之外,我们要给孩子补充更多知识,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择人标准下,进入到社会后能更好的生存适应!我们在权衡,在寻找.......
昨天,听了鲁稚老师的新浪访谈,一语点破梦中人,的确我们寻找的就是在孩子教育中的中庸之道,我们要在保护孩子的个性发展过程中,又要孩子适应大环境下的教育体制,很难,不容易,我们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稳,孩子才会从容,我们的孩子要进行纵向对比,他和他自己比,他哪怕只有点滴进步,也许对别的孩子微不足道,但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要鼓励;也许世界上唯一不能辞退的职位就是父母,就象孩子必须在学校接受学习一样,学的内容不管适合不适合他,他喜欢不喜欢,孩子别无选择,我们也别无选择;所以我们自己要勤于动脑,善于吸收好的经验,变成自己的,去寻找适应自己孩子的教育之路,这条路是独一无二的,自己的孩子也是独一无二的,用好朋友水滴石穿博客里的一句话做结尾:“你!一个空前绝后的你,不论是以往还是将来,都不会有一个跟你一模一样的人。你在历史上和宇宙中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