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课堂实录与教学建议
执教者:朱莎莎
整理:张玉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形体的面画图形的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感知其特点,能正确辨认几种图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初步体会“体”与“面”的联系。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能正确辨认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很多积木你会分分类吗?
(学生把积木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类)
师:同学们,老师把这些积木带到了你们的身边,请拿出你最喜欢的一个物体,动手摸摸它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生小组里活动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畅所欲言,感觉是多方面的)
生1:我拿的是长方体,这个面是长长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体,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3:我拿的是圆柱,(手指圆柱底面)这里是圆的,摸起来平平的;(手指侧面)这里摸起来弯弯的。
(如果学生说不出表面是“平平的”教师直接引导哪些面是平平的,哪些面是弯曲的)
2、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弯弯的,也就是曲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平的面,也就是“平面图形。”
二 、引导探究,理解“面从体出”
1、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感知“面在体上”
(1)启发“再创造”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最后用你们准备的工具试一试,比一比,哪个小组办法多
(2)动手操作学生活动。
师: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一种办法,注意听仔细,说过的办法就不再说了。
生1:我们是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照样子剪下来
师:你的小手真灵巧。
生2:我们把圆柱在印泥上蘸上水在纸上一拓,就留下了这个面。
师:你们的办法真方便。
生3:我们是把正方体放在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的。
师:你这个办法真好,愿意表演给大家看吗?(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师:小朋友真是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简单又实用的方法。现在,请我们全班小朋友在三个立体图形中找一个你最喜欢的,把它的一个面记在纸上,好吗?
(全班动手画图,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全班交流。
2、认识长方形、三角形、圆
(1)展示作品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演示,并把得到的图形贴在黑板上。(交流时,着重让学生演示沿着边画长方形、正方形或圆的过程,并让每一个学生都照样子画一画。展示学生作品时,注意选择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张贴的位置也不要有规律)
(2)分一分 谈话: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呀!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得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把这些图形分一分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再指名到黑板上分一分)提问:每一类图形,分别叫什么名称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一类图形下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想一下它们的样子。
三、联系生活,深入理解,体会“面在体上”
谈话: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多了,你能在我们的身边找找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这些平面图形吗?
(教师顺势指着黑板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提示)生交流。
在学生回答时,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如:信封的面是长方形。教室门上的锁眼是圆,田字格是正方形的......。
四、动脑动手,自我创造
1、围一围。
小朋友,你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那么多,那你能动手来创造这些图形吗?(能)让我们在钉子板上来“围一围”。请你拿出钉子板,自己来围一围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学生围) 交流展示,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在交流时,如有围错的,教师出示一个围错的正方形、长方形,让学生说出错误,体会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长方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提问:在这样的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
(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试着围一围)
(如果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有学生回答“能”。教师将让回答能的同学上来尝试,并用投影放大,结果肯定不能。教师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最后总结出圆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
2、画一画。
师:你觉得怎样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方便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对,我们可以沿着方格纸的边线来画,关键要数对格子,这样就容易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课件示范画长方形的一条边。)画好后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是怎样的图形。
3、涂一涂。
师讲清要求: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吗?请小朋友们按要求涂上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涂色,并填表。
组织全班交流。
五、快乐游戏,巩固深化。
猜图形。
教师用卡纸遮住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只落出一小部分让学生来猜。师:小朋友想的很好,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但是,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认真思考,还要全面地看问题。
六、全课总结,活动延伸
今天你认识了谁,你能来说一说吗?
七、课后作业:第18页4、5题
教学建议:
1、在小朋友对手中的学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进行分类后,教师应适当找寻不同的分类方法并给予肯定,而不是固定一种分类方法,可适当让学生去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去分类,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2、本节课的容量很大,重难点贯穿到后半节课,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一般15分钟左右,建议将主要知识点压缩在前半堂课效果更好!
3、教师在利用课件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侧面投射到平面上的时候,变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建议将正面投射下来,小朋友更易接受。
4、在练习第3题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用彩色笔去涂色,而不是用文字去代替,应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其次才是关注每类图形的数量。
5、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能直观认识和区分这些图形就可以了,教师要做到“点到为止”,忽视和淡化,这些图形的区别,让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游戏中感知图形的特征即可,不给学生造成更多的困惑为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