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道》

(2022-07-22 13:33:28)

韩非所谓的主道,指的就是君主的驾驭臣子之道。

关于君主驾驭臣子之道的总原则,韩非首先论述道:“力不敌众,智不尽物。与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国,故智力敌而群物胜。揣中则私劳,不中则任过。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这段话意思是说,国君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胜过众人的;仅靠自己一个人的智慧,是不能尽知万物的。所以国君与其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如用一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那样就能敌得过众人的智力而胜过万物。反之,如果国君遇事只靠自己猜度的话,即使对了,那也是要花费自己精力的;而一旦错了,则就需要自己来承担责任了。所以才说,下等的君主是竭尽自己的才能;中等的君主是竭尽别人的力量;而上等的君主则是竭尽别人的智慧。

驭臣之道的大原则确定后,至于实际中怎么操作,韩非论述道:“是以事至而结智,一听而公会。听不一则后悖于前,后悖于前则愚智不分;不公会则犹豫而不断,不断则事留。自取一,则毋道堕壑之累。故使之讽,讽定而怒。是以言陈之曰,必有策籍。结智者事发而验,结能者功见而谋成败。成败有征,赏罚随之。事成则君收其功,规败则臣任其罪。君人者合符犹不亲,而况于力乎?事智犹不亲,而况于悬乎?故非用人也不取同,同则君怒。使人相用则君神,则下尽。下尽下,则臣上不因君,而主道毕矣。”这段大意是说,因此遇到事情时,国君首先要集中众人的智慧,一一听取大家的议论,然后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反之,如果国君不一一听取大家的议论,则臣子们后来发表的意见就可能悖于原先的看法,这样国君就不再可能分清臣下的愚智了。还有,如果国君不把大家的意见都集中起来,那么自己就会犹豫不决;而若国君犹豫不决的话,则事情也就得不到及时处理了。事实上,只要国君有主见地采取一种中肯意见,那么就足以保证他不会有掉入那些不怀好意的臣子们所设的陷阱里了。所以国君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是要让臣子们提出建议,然后再威严地责令他们完成。另外,群臣在发表言论时,国君一定要做记录!对于那些出谋划策的臣子们,等事情发生后,国君要加以检验;对于那些贡献能力的臣子们,等他们的贡献表现出来后,国君要对他们的成败进行分析。在成败经过核实之后,随之再对他们进行奖赏或惩罚。这样的话,事情成功了,则国君就收取他们的功劳;事情失败了,则由臣子们承担其中的罪责。所以,但凡做君主的,就不必事必躬亲地去做那些与自己身份不符的事情,更何况是要动手操劳的事呢?还有,国君也不必用智费心地去做一些琐事,更何况是那些需要百般推测的小事呢?所以,国君在用人时,不应该选择那些彼此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还要对那些意见相同的人予以严厉地斥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臣子们互相之间能够相互制约而同为君主所用。也就是说,只有当国君的态度显得能神妙莫测的时候,臣子们才会竭尽自己的智能而为国效力了;而一旦当臣子们竭尽智能为国效力时,则就不会向上钻君主的空子了。身为一国之君,只要做到以上这些,那么君主驾驭臣下的方略也就完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