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小利而忘法义》

(2022-03-25 12:53:50)

语出韩非子《说疑篇》,说的是臣子们的一种祸国行径,也就是臣子们为了个人私利而置国家的法度于不顾的行径。

对此韩非原文论述道:“若夫周滑之、郑王孙申、陈公孙宁、仪行父、荆芋尹申亥、随少师、越种干、吴王孙额、晋阳成泄、齐竖刁、易牙,此十二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思小利而忘法义,进则掩蔽贤良以阴暗其主,退则挠乱百官而为祸难;皆辅其君,共其欲,苟得一说于主,虽破国杀众,不难为也。有臣如此,虽当圣王尚恐夺之,而况昏乱之君,其能无失乎?有臣如此者,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故周威公身杀,国分为二;郑子阳身杀,国分为三;陈灵身死于夏征舒氏;荆灵王死于乾谿之上;随亡于荆;吴并于越;知伯灭于晋阳之下;桓公身死七日不收。故曰:謟谀之臣,唯圣王知之,而乱主近之,故至身死国亡。”

这段翻译过来大意是说,诸如西周的滑之、郑国的公孙申、陈国的公孙宁、仪行父、楚国的芋尹申亥、随国的少师、越国的种干、吴国的王孙额、晋国的阳成泄、齐国的竖刁、易牙等等,这十二个人作为臣子,他们都是见小利而忘法纪大义的臣子,进则埋没贤良以蒙蔽君主,退则扰乱百官而兴祸作乱。也就是说,这类臣子辅佐君主时,平时看着都是尽力地去迎合君主的欲望,以便取得君主的一点欢心;或者凡事即使败坏国家、残杀民众,但只要能讨得君主的欢心,他们也会办!像这样辅主的臣子,即使去辅佐圣明君王,那圣明的君主也会因此而失掉权势,更何况是那些昏庸的君主呢?无数的事例都说明,一个国家内如果有这样的臣子存在,其结果一定都是国君身死国亡,落得被天下人耻笑的地步。诸如周威王被杀,国家分成两半;郑君子阳被杀,国家一分为三。陈灵公死于夏征舒之手;楚灵玉死在乾溪之上;随国被楚国所灭;吴国被越国吞并;智伯被消灭在晋阳城下,桓公死后六十七天不得收殓。所以说,对那些阿谀奉承的臣子,或许只有圣明君主才能识别;而那些昏庸无道的国君却还要主动地亲近他们,这怎么不落得身死国亡的地步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