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这话本是孔子所说的,但却是由庄子所记载的。其意思是说,人之形体乃是禀受天命而形成的,且形体一旦形成,虽每个个体间均有差异,但这却并不妨碍各自所独有的适宜用处!孔子于此句之后紧接着还说道:“夫不可损益。”意思既是对这句话的补充,又是对这一问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不能够人为地、随随便便地改变物种间的这种个性与天然差别。
对此,《庄子-至乐》里专门记录了一段孔子与其弟子自贡的一番谈论。说孔子弟子颜渊要东去齐国,孔子对此面露忧色。弟子子贡看到了老师的异样,遂问:“敢问老师为何面露忧色?”孔子说:“你问得好啊!昔日管子有句话说得很好,我非常喜欢;他说,小布袋不可能包容大东西,而短木条箍起的水桶也是不可能汲取深井里的水啊。”接着孔子便发出了本文题目——“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的那番感叹。孔子有孔子的担忧,他担忧的是:颜回到了齐国后,必定会向齐侯谈及尧、舜、禹及黄帝之道,甚至还会谈及燧人、神农之言论。而齐侯偏偏对这些是一无所知的,也并非就很感兴趣。可既然你谈到了这些,齐侯则必将会苦思的;苦思而不能理解,则必定就会产生疑惑与反感;而一旦产生了疑惑与反感,那么齐侯则就很有可能迁怒颜回而杀害他啊。”讲到这里,孔子无不忧心地反问了自贡一句:“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些吗?”
孔子认为:世间万物既有物种间的差异,又有个体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各自规律应该受到尊重与遵循,绝不可在这些差异与规律面前附加任何个人意志!为此,孔子专门举了“鲁侯养鸟”的例子。说一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郊外停息下来,鲁国国君便让人把海鸟接到太庙里供养着,并日日给海鸟献酒及演奏“九韶”之乐,还用“太牢”的祭祀品作为膳食喂养海鸟。结果怎样呢?可想而知!海鸟受不惯这般“高规格”的伺候,仅三天功夫就被活活地“宠”死了!孔子认为,鲁侯的此番行为,是在按自己的生活习性来养鸟,而不是按照鸟的习性来养鸟。如果按照鸟的习性来养鸟,那就应当让鸟栖息于深山老林之中,游戏于沙洲湖泽之处,啄食泥鳅鱼虫之食,从以使其自由自在地生活……
今天,我们所谓的“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我个人的感觉是:凡事不可太过自我了;休要整得万事都得称你心、如你意,也休要整天整得非要让整个地球都得围着你转!遗憾的是,偏偏当今的人们,太多太多地尤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