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2017-12-15 14:04:19)
标签:

杂谈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发出这句感叹的人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有意思,哪里有满溢了而不倾覆的道理?

孔子的这番言行最早记录在《荀子-宥坐》中,相关文字如下:“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复。’孔子顾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复,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复者哉!’ ”

首先,《荀子-宥坐》中的这段文字也是第一次提及到了两个重要概念:“欹器”与“宥坐”。

字典里对“欹”的解释是“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 而所谓的“欹器”,也常被称做歌器,本是古代用于计时的一种器皿,类似现在的沙漏。今年九月份,本人游曲阜时曾有幸在“六艺园”里见过这种物件,记忆中大致的形廓是这样的:有双耳穿绳悬挂于横梁之上,器物本身底部厚重而收口尖薄,这些当然有利于空瓶时的向下垂直;至于口薄而敞开,此在盛满大量水时则就极易倾倒了。通常使用欹器时都是于其上放置盛水器,自动匀速注水入欹器中,待此欹器水满到一定程度则即器倾水覆,然后再呈器空垂立之状,如此循环往复……而对于其中的“宥坐”,这里的“宥”字相当于“右”字;“宥坐”也即“右坐”或“座右”。所以所谓的“欹器”原来就是鲁王用来代替今人所说之“座右铭”的。

知道了“欹器”与“宥坐”,那么《荀子-宥坐》里关于孔子的记载文字就很好理解了。其实这方面,汉-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对此有着更详细的记载:鲁桓公先于孔子时代二百年,话说孔子有次到鲁桓公的宗庙里参观时,第一次见到了这种欹器,孔子不解便问那守庙者:“此谓何器也?”由此我们也可看出,博学的孔夫子此前也只从书本上知道欹器而已,并没有真正见过;当然也可见得孔子时代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到何种程度。另外孔子亦有“引而发之”之美誉,正所谓“入大庿,每事问”是也。守庙人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就是保佑天子之座之器,也就是所谓时时警戒天子的“座右铭”之器。孔子说:“我听说此宥坐之器,水满了它就倾覆,里面没有水时它则是倾斜的,而里面的水如果不空不满之时它则正好就是垂立的。”守庙人点头表示赞同孔子的说法,孔子遂让子路取水试之,果真“满则复,中则正,虚则欹”呢!孔子这时才喟然而叹曰出本文的那个题目:“呜呼,恶有满而不复者哉?”

接下来即是子路的问道时间。子路问他的老师孔子:“敢问持满有道乎?”如果一个人坚持圆满,这合乎道吗?孔子解释说:“持满之道,抑而损之。”就是追求圆满、完美之道就是要时常懂得抑损,懂得收敛与内敛。子路又问:“那么抑损有道吗?”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的德行宽裕,那么他就要懂得恭敬地守护;如果一个人拥有广大土地,那么他就应该坚守勤俭持家;而如果一个人禄位尊盛,那么他就更应该时时地坚守一颗谦卑之心;而如果一个国家人众兵强,那么则应该守之以时时警惕;如果是聪明睿智之人,那则应该谨记要保守住内心的一份愚拙;而对于博闻强记之人,也切莫忘记坚守住一份浅淡……”孔子在这里一口气接连说了六个容易导致“满溢”的情况;同时又给出了防止出现这六种“满溢”情况时所应该具备的“坚守”!“夫是之谓抑而损之”,孔子最后认为,这六种“坚守”也就是他所谓的“抑损”了……

那么,就让我们记住孔子的这六种“坚守”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