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盐运第一镇——仙市古镇(1)

标签:
仙市古镇仙市五粮液国庆马头墙版画 |
分类: 东走西看 |
自从某次回家跟我老汉儿骑着摩托车出去玩了一圈之后,他的耍瘾就被全面勾起了,
从此之后,每次回家我们都要一起骑着摩托车出去耍。这次国庆去了仙市古镇。
http://s15/middle/449a8da3xcb8346ad712e&690
↑图1:
路上。
雨兮兮的国庆,等了几天都不见天晴,只好冒着雨出去了。
以为一路上肯定都是稀歪歪的,结果还好,只有一小段路稍微难走点。
http://s14/middle/449a8da3xcb83470b9a6d&690
↑图2:
路上常常叫我老汉儿停车,拍照。
这满树的红果子,估计是柿子?
http://s9/middle/449a8da3xcb8347715a68&690
↑图3:
路边满山坡的波斯菊。
那天回家后,傍晚陪我妈看台湾言情剧的时候,有一个镜头,男主角很深情地对女主角说:
“如果有来生,我希望我们还能在一起,那时候……”
我老汉儿忽然很宝器地接了一句:“那时候山花烂漫……”
我惊惨了,回头看我老汉儿,说:“老汉儿你忽然整这么文艺,我很不适应哈。”
他顿时哈哈大笑:“我主要是想起今天路上我们看到的山坡上的那片花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http://s3/middle/449a8da3xcb835ac1bca2&690
↑图4:
往左仙市,往右唐家坝。
自贡的重刑犯貌似都是往唐家坝送,那儿有一个重刑犯监狱。
http://s1/middle/449a8da3xcb8347da28c0&690
↑图5:
这条烂河沟很有意义,是我老汉儿小时候和他老汉儿,也就是我爷爷,一起钓过鱼的地方。
站桥上给我老汉儿照了张像。开始他还说不照,说照条烂河沟有啥子意思嘛,慢点你的电池又不够了,
我说NONONO,等你老了你就会觉得有意思了。
http://s3/middle/449a8da3xcb834840e1a2&690
↑图6:
这是那条河沟的另外一段,在桥的另一边,我老汉儿小时候也和我爷爷在这儿钓过鱼。
当然,如今的河沟和当年的河沟已经不一样了,如今这河沟怎么看也不像能钓鱼的样子。
http://s7/middle/449a8da3xcb8348a0cb96&690
↑图7:
这也是我老汉儿小时候钓过鱼的地方,在这儿也给他留影了一张。
这地方貌似不是跟爷爷一起,是跟一个邻居伯伯一起来的。
我老汉儿倒是记得很清楚哪儿哪儿是和谁钓过鱼,我听了一路有点搞晕了,我主要去听那钓鱼的过程去了。
这个故事已经不止一次听我老汉儿讲起,但依然喜欢听。
其实根本就没有钓鱼的过程,那伯伯(我该叫大爷了)主要目的本就不是钓鱼,是来打酒。
那时候生活物资很紧张,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酒也特别紧张,不容易买到,
去馆子喝酒是必须要搭菜的,不可能只点酒不点菜,
对于穷苦人家来说,一喝酒就得下馆子太奢侈了,而且也特别不方便。
我老汉儿说我爷爷就曾经带着小酒壶去馆子,点一个菜、2两酒,过一会儿再叫老板添2两,
最后那2两,爷爷就偷偷倒进自己带去的小酒壶里了,带回家慢慢喝。
这位和我老汉儿一起来钓鱼的伯伯,就是听说这附近有个公社能打酒,并且没有限制,想打多少都行,
他想来打酒,但自己又不识路,知道我老汉儿认得路,又想到我老汉儿爱钓鱼,就约我老汉儿来这附近钓鱼来,
某个清晨,还特别特别早,那伯伯用一根扁担挑着酒篓子和渔具就跟我老汉儿一起出门了,
那时全靠走路,虽然天气还冷,但依然走得一身汗,伯伯的衣服边走边脱,脱下来就挑到扁担的另一头,
那时我老汉儿只有十二三岁,一老一少就这么全靠脚走,走到这河沟居然天还没亮……
那天我和我老汉儿骑着摩托车都跑了1个小时,真不知道当年他们是多早就出了门。
来到这河沟边天还没亮,两个人在河沟边找个位置支好鱼竿喂了窝子,
不多久那边公社就响起了广播声,那伯伯就坐不住了,生怕晚了打不到酒,跟我老汉儿收了渔具就奔公社去了,
打了酒回到河沟边没一会儿,那伯伯又提议去另外一个地方耍,两个人又撤了,
到那地方第一个事就是找了个馆子吃午饭,点了菜,赶紧把刚打的酒倒出来尝,还劝着我老汉儿喝了点酒,
那天点的菜里有一个凉拌肚子特别好吃,我老汉儿从此就爱上了凉拌肚子,以及跟肚子有关的一切菜肴……
从馆子出来,喝得二晕晕的伯伯满心欢喜地挑着他心爱的酒篓子就跟我老汉儿一起往回赶了,
路上路过一片菜花地,酒香惹得一群蜜蜂撵得那伯伯飞叉叉地跑……
这故事每次听我老汉儿讲起都觉得特别有趣,很有画面感,而且很让我羡慕,
我从小就特别希望能和老人或者大人交朋友,现在看电影也特别喜欢老人和小孩之间的故事,忘年交的题材。
可惜我小时候没有一个忘年交的朋友,爷爷奶奶去世得也早,想听点儿以前的故事都没人讲给我听,
还好我堂弟的家婆还在,堂弟家离我家也近,小时候经常去,家里只有我和堂弟家婆的时候我就缠着她讲故事,
耳背眼花走路都颤颤巍巍的堂弟家婆还是有几个故事的,什么绣花鞋、蛇精,有时我也问她关于那个年代的事。
堂弟家婆还爱吃零食,听见外面有挑着担子卖零食的经过常会给我些钱让我去买,回来两个人一起吃着聊天……
写到这儿还真有点想堂弟家婆了,慈祥善良爱格格笑爱吃零食的老太太……扯远了。
http://s3/middle/449a8da3xcb8349350a22&690
↑图8:路上一座山。
http://s14/middle/449a8da3xcb83497c937d&690
↑图9:
古蜀盐道。千年盐都自贡,以前运盐都得经过这条路。
我居然在古蜀盐道上走了一回,兴奋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819EN00SIGG.gif
http://s11/middle/449a8da3xcb8349d3c7da&690
↑图10:此桥叫“蛮子桥”,路边一块木牌匾上有说明,不过已经字迹斑驳难以辨认。
http://s7/middle/449a8da3xcb834a255186&690
↑图11:山,沟。
http://s15/middle/449a8da3xcb834a5d98ce&690
↑图12:
到仙市古镇了。
仙市古镇还是有点历史的,它原名仙滩,始建于1400前的隋代,民国元年才改称“仙市”。
仙市古镇因盐而生,也因盐而繁荣,
它是当年自贡井盐出川的第一个重要驿站和水码头,有“中国盐运第一镇”之称,被誉为古盐道上的明珠。
2007年5月,仙市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http://s13/middle/449a8da3xcb834a9a0b2c&690
↑图13:这“山洞”里面仅够摆张麻将桌,不知道以前是干什么用的。
http://s7/middle/449a8da3xcb834b094ba6&690
↑图14:
这奇怪的小洞我伸进脑袋观察了半天,实在看不出来是干嘛用的,有点像排水沟的感觉。
http://s8/middle/449a8da3xcb834b648c37&690
↑图15:“仙滩”。背面写的现在的名字——仙市古镇。
http://s5/middle/449a8da3xcb834bdf8fd4&690
↑图16:
http://s7/middle/449a8da3xcb834c366e96&690
↑图17:
http://s3/middle/449a8da3xcb835b382af2&690
↑图18:
去过仙市古镇的朋友大多说仙市古镇不好耍,我看着觉得还可以的嘛,
好歹也是一个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镇,镇里大量明末清初的民居保存得很好,古建筑群上的图案纹饰更是精美~
http://s6/middle/449a8da3xcb834c72a845&690
↑图19:
进古镇不久就看见这个——仙市古镇酒厂。
本来只是在门口拍这张照片,准备拍了就走的,结果看到一男一女两个游客模样的人大大方方就走进去了,
可以进去的?那我也得进去瞅瞅~
幸亏进去了,不然我们可就错过好喝的“仙市五粮液”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4EN00SIGG.gif
http://s15/middle/449a8da3xcb835ec8a93e&690
↑图20:
进到酒厂就发现里面已经很多游人,有四处溜达参观的,有围着这些酒坛子等着打酒的。
看来这酒味道应该不错,而且我还无意中听到一个大叔说了句“仙市五粮液”……能得此名理应是好酒啊!
遇美酒岂可交臂而失之?我赶紧窜过去请老板打些来尝,如果味道好,我准备离开古镇时就来打上一壶。
我老汉儿还有点犹豫要不要打,他平常为了养生都是喝药酒的,从来不直接喝白酒。
我说必须得打啊,这可是当地的美酒,还是直接在酒厂打的,这感觉和你在店里买的完全不同啊!
我老汉儿想想也是,说那好,如果好喝就买些回去。他要开车,一点都不敢尝,尝酒的艰巨任务就交给我了。
酒不贵,6元、8元等好几种价格,最贵的也才13元/斤。
我直接尝的13元/斤的。难得来一次,要买就买最好喝的,
老板拿个大号的塑料瓶盖给我盛了一盖,我尝了尝,不错,绵软不刺喉,带些甘甜,尾子也没尝出苦味,
我一口干完盖子里的酒,然后向我老汉儿报告品尝后的感觉。我们决定走的时候来打上一壶。
问老板,酒厂几点关门?老板说一直有人的,她们就住酒厂里,
我说但晚了也买不到了嘛?她说买得到,一直有人,晚上还要酿酒的。
后来走的时候我们用自己的那种军用水壶打了一壶回去,差不多2斤。
晚饭的时候我老汉儿尝了,直说好喝,说幸亏打了,不然绝对要后悔。
那天晚餐的菜正好特别适合下酒,我喝得高兴,喝完2小杯还想申请第3杯,无奈我妈死活不答应,作罢。
第二天有人问我老汉儿:“你和你娃儿去仙市古镇耍,打了‘仙市五粮液’没?”
我老汉儿说打了。又问打了多少?我老汉儿说一水壶。对方直摇头:“少了!太少了!”
我也觉得少了。下回如果再去,我觉得要整一小桶回来才行。
奇怪网络资料上怎么半点儿没提仙市古镇的白酒?
http://s13/middle/449a8da3xcb834ca3c42c&690
↑图21:小酒厂。
http://s9/middle/449a8da3xcb8346616bf8&690
↑图22:那个黄黄的稻子一样的东西,是酒糟么?
http://s3/middle/449a8da3xcb85dba7e042&690
↑图23:
酿酒用的。不知道叫个什么。
酒厂里除了卖酒的那个女老板另外也没见着人,没地方打听。
http://s14/middle/449a8da3xcb834ce9024d&690
↑图24:那个大缸里的液体,这个加工后就是酒了哇?
http://s8/middle/449a8da3xcb8353605087&690
↑图25:
金桥寺。
仙市古镇佛教文化兴盛,网络资料上说仙市古镇有南华宫、天上宫、川主庙、湖广庙、江西庙五庙。
川主庙、湖广庙我们此行没看到,时间有点紧,也没来得及专门去找去打听。
http://s3/middle/449a8da3xcb83518f2e32&690
↑图26:大雄宝殿。
http://s2/middle/449a8da3xcb83525dd721&690
↑图27:金桥寺内,香火鼎盛。
http://s13/middle/449a8da3xcb835284666c&690
↑图28:大金钟。
http://s14/middle/449a8da3xcb8352f2d09d&690
↑图29:
这应该是在观音殿照的,已经记不太清了。
仙市古镇两个寺庙挨着,建筑风格也差不多,我有点晕菜,
后来才弄清楚,一个是金桥寺,一个是观音殿。
我总觉得不对,观音殿应该只是寺内建筑的一部分,不应该是寺名啊,可寺里师傅就是这么说的。
http://s2/middle/449a8da3xcb8351ea6bc1&690
↑图30:
金桥寺内南华宫。
这块牌就立在那个大雄宝殿下面,难道南华宫就是大雄宝殿?
网上只说了南华宫是广东籍盐业同乡会馆。
http://s7/middle/449a8da3xcb83557352f6&690
↑图31:
这个应该就是仙市古镇有名的马头墙了吧?
之前在老街上怎么照都照不太清,距离太远,天色又太昏暗,
后来我在寺里乱窜,窜进了一间写着“危险”警示牌的木质房间,在窗户那儿拍到两张稍微清楚点的。
http://s6/middle/449a8da3xcb835d4e3ff5&690
↑图32:
仙市古镇的这几个明末清初的古建筑群真的漂亮。
我觉得仙市古镇有看头,以后谁再跟我说仙市古镇不好耍我跟谁急。
http://s11/middle/449a8da3xcb835cf2b84a&690
↑图33:观音殿。
http://s16/middle/449a8da3xcb835ba6b55f&690
↑图34:
观音殿内。不是那个挂着“观音殿”牌匾的房间,而是这整个寺庙,
哎我总觉得这一整个寺庙不该是叫“观音殿”,应该是有个另外的名字的,
可惜我们时间还是比较紧,天上的雨还越下越下,所以当时也没开来得及去深究了。
http://s9/middle/449a8da3xcb835c05b1d8&690
↑图35:
漂亮啊!而且走在上面感觉不是很稳当,好像踩重点都怕踩垮了,所以特别有感觉。
http://s2/middle/449a8da3xcb835c389511&690
↑图36:从上面的小圆门拍了张古镇。
http://s5/middle/449a8da3xcb835e3f4764&690
↑图37:在另外一个寺里照的。
http://s16/middle/449a8da3xcb835caa070f&690
↑图38
http://s15/middle/449a8da3xcb835d78ff8e&690
↑图39:很有感觉的红木梯。
http://s15/middle/449a8da3xcb835de9b0ee&690
↑图40:这儿也特别有感觉。
http://s9/middle/449a8da3xcb835e76ebf8&690
↑图41:寺里的僧人在做蜡烛,大蜡烛。
http://s7/middle/449a8da3xcb835ea192e6&690
↑图42:也是在做蜡烛,不同的工序。
http://s6/middle/449a8da3xcb83538f4a55&690
↑图43:
新河街的陈家祠,是古镇唯一一座祠堂,据说完好无损。
哎,我老汉儿说我们廖家祖上不是自贡人,是江中人,也是一个大家族,也是有祠堂的,
不知道我们家以前的祠堂还在不哇,反正是无从寻觅了。
http://s1/middle/449a8da3xcb8355083af0&690
↑图44:陈家祠。一个宽敞的院子,干干净净,长了薄薄的青苔,有感觉。
http://s1/middle/449a8da3xcb83513b4b80&690
↑图45:对面那厅也大,应该是以前陈家的会客厅。
http://s12/middle/449a8da3xcb8356890d2b&690
↑图46:
站在院子里回望大门处。
这个大大的“福”字让这个院子更有感觉。
哎我觉得这院子住着肯定舒服,尤其是那个院子,好安逸。
http://s4/middle/449a8da3xcb8355d32cd3&690
↑图47:屋顶上的……这应该是几个神仙像吧?
http://s5/middle/449a8da3xcb8356001934&690
↑图48:厅堂。
http://s14/middle/449a8da3xcb83562acbed&690
↑图49:两边都是椅子,马上就要排排坐开会的感觉。
http://s14/middle/449a8da3xcb8355480d4d&690
↑图50:厅堂一角。
http://s4/middle/449a8da3xcb8354272463&690
↑图51:
陈家祠里一棵树,不知道是不是黄桷树,
以前的那个小花台太小了吧,树根都长得溢出来了,哈哈哈可怜的树树啊!
http://s11/middle/449a8da3xcb835446019a&690
↑图52:
陈家祠里的版画展,
画这些版画的都是各种职业的普通人:农民、家庭妇女、教师,甚至残疾人等等。
http://s10/middle/449a8da3xcb8353c4e089&690
↑图53:看了这个“前言”才知道,原来自贡沿滩区的农民版画还多有名气的。
http://s4/middle/449a8da3xcb83549da303&690
↑图54:老木板门上的一把老锁。
http://s8/middle/449a8da3xcb8356aed197&690
↑图55:这种门我小时还见过,我外公家以前就是这样的门,现在已经多年不见了。
↑图56:
临河的街。
金桥寺就是在这条街上,该贴前面的,又让我写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