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渊明与谢灵运有何差异?

(2006-12-13 08:02:55)
标签:

逸韵

草树

春草

大诗人

谢灵运

康乐

分类: 历史小说《谢灵运》
 陶渊明与谢灵运有何差异?

/朱显雄

网友麦穗驿站 2006-12-10 15:12 在快乐老家中提问:

http://www.laojia100.com/bbs/redirect.php?tid=2365&goto=lastpost#lastpost

谢灵运生活在门阀专政的社会体制下,作为狂傲的诗人似乎注定了命运的悲剧性。

请教两个问题:

1.作为差不多同时代的两个大诗人,陶与谢,一个桃园诗,一个工整的山水诗,试从思想与作品风格的表现上说说其具体差异性。

 

陶渊明是七品县令挂官而去,走的是避世归隐之路。而谢灵运一出生就是康乐公,那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又曾是谢灵运爷爷谢玄麾下的北府兵;谢灵运为二代刘宋皇帝所重用,但都是只重用他的文才,没有让他主持国家政事;因此,他的心里很不爽,走的是游山玩水之路。

陶与谢二人出身不同、政治地位不同,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也不同。故而,陶诗贴近于民众生活,得以广泛流传;而谢诗中的皆是前朝典故,历经一千六百年后,就很难引起共鸣,也就很难流传于世。

陶渊明是一位生活在晋宋二朝较为下层的“小人物”。他既刚正不阿又达观委顺,既追求功业又酷爱田园,既反抗世俗又安贫乐道。他从来没有在官场中寻求到一个合适位置,永远是在乱世仕途的迷茫中,接受人格煎熬,呼唤田园梦幻。一种仕与隐的心灵冲突,如影之随形,挥之不去。只有在他最后毅然辞去彭泽县令,永诀官场,才保持了他高洁的情怀和不凡的操守。陶渊明是中国诗人的一种骄傲,《桃花源诗》并记,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虽然谢灵运一生在仕途上无所作为,但据史载:谢灵运“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他原有诗文集二十卷,已经散佚。现存诗仅一百余首,赋约十余篇。除此之外,他还有很多著作,涉及不少学术领域:如属于史学的有《晋书》三十六卷,属于地理学的有《游名山志》、《居名山志》各一卷,属于文字目录学的有《四部目录》,共收书六万四千多卷。另外,他还辑录与编篡了《赋集》、《诗集》、《杂诗抄》、《诗英》、《回文集》、《七集》、《连珠集》等,共一百八十六卷;他还参加过《大般涅槃经》等佛学经典的译文润色加工;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其诗文与书法被宋文帝誉为宋国“二宝”,其草书被唐张怀瓘的《书断》列为妙品;他还是一位画家,在晚唐时期还能见到他所画的流传于后世的六幅佛画……。以人生短暂的四十九年生涯而论,谢灵运可谓是多才多艺、著作等身的一代宗师、历史名人。

从南朝齐梁时的谢朓、何逊、阴铿、庚信以来,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著名诗人的诗文中,都可以寻觅到他们对谢灵运及其山水诗的无限真挚的赞美之情。与谢灵运同一时代的南朝诗人鲍照评说谢灵运的五言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梁朝的史学家沈约在《宋书》中点评谢灵运:“文章之美,江左莫逮。”钟嵘的《诗品》中认为谢灵运才华高超,词采丰盛,超过了刘琨、郭璞,压倒了潘岳、左思,谢诗“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他还称颂:“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诗谱》更是直言不讳地评价:“谢灵运以险为主,以自然为工,李杜取法处,多取此。”

我们不妨依据《诗谱》这一说法,看一看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如何推崇谢灵运的: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李白:《劳劳亭歌》)

 

乘君素舸泛泾西,宛似云门对若溪。

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李白:《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履,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病闲久寂寞,岁物徒芬荣。借君西池游,聊以散我情。

扫雪松下去,扪萝石道行,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李白:《游谢氏山亭》)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杜甫:《解闷十二首》之七)

 

“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白居易:《余杭形胜》)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大必笼天地,细不遗草树。”(白居易:《读谢灵运诗》)

 

在这首白居易的《读谢灵运诗》中,他不但直言谢灵运是因壮志郁不用,泄为山水诗;而且夸其山水诗,“大必笼天地,细不遗草树”,“逸韵谐奇趣。”可见,古往今来,在那些能给文艺创新道路上,以长远影响的历史文人中,中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谢灵运,毫无疑问可以排为“始祖”人物。他的千古写景佳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至今还在被人广为颂扬。还有他那含笑谢世的《临终》诗:“唯愿乘来生,怨亲同心朕。”其胸怀、其诗情、其人格,将永远为后人扼腕长叹。

相比而论,陶渊明只是在田园诗上有所造诣,而谢灵运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奇才、一位全才。当然,陶渊明也有他的文学地位,我并不是有意在此褒谢贬陶。

也许我日后会写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陶渊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