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太极拳优秀传承人、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张森生老师简介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太极拳与中国文化》课程研究 |
http://s5/bmiddle/449730e1gd374865a0374&690
张森生,男,1966年3月出生,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人。本人从少年时期就喜欢中华武术,早在高中时期就接触了太极拳。1984年9月就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和1988年8月任教于上海市川沙中学后,先后拜符润涛、苏根生、伍义江、严承德、张兴洲、金根声、弓缘、殷勤、王才德等多位武术气功名师刻苦习武,相继习练少林五式站桩功、八宝金刚气功、褚传杨式太极拳(大架)、道家伍柳法派内丹功、武当张祖意合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张三丰原始太极拳、杨式田传太极拳(中架)等,对太极拳体悟较深,拳架娴熟、流畅飘逸、沉稳轻灵洒脱,推手功夫已体现松柔韵味。曾获2009年浦东新区高桥杯太极拳邀请赛优秀表演奖,2013年4月荣获香港第十一届国际武术节赵堡和式太极拳金牌。为社会各界及全校师生多次表演武当太极拳深受欢迎。
武术研究论文《弘扬中华武术精神活跃社区健身活动》、《太极文化进入校园
本人从2002年9月开始在上海市川沙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研究型课程《太极拳与中国文化》至今已整整十年,深受各届学生欢迎,很多学生未能选上本课程而感到遗憾。2012年9月本人又增加了800多张PPT,还特意增设了名家书画与太极拳、国学大师与太极拳、影视文学与太极拳、佛经道经与太极拳等内容,使本课程内容更加凸显传统型与现代性的结合,既增加了传统的国学精华,又紧密联系时代的最新动态,课程内容日趋丰富与成熟。本课程的目标是:1、了解太极拳的历史、流派及太极拳的经典论述。2、探究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明确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3、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对太极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与体悟。4、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继承并弘扬中国太极文化。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太极拳的历史源流、流派风格和代表人物。2、太极拳经典拳论。3、太极拳与道学。4、太极拳与儒学。5、太极拳与佛学。6、太极拳与中医。7、太极拳与科学。8、太极拳与艺术。课程的训练内容和评价形式是:1、传授传统太极拳的经典套路精华。2、传授正宗武当太极拳的内功功法。3、传授双人推手的基本技法包括手法、身法、步法;太极擒拿术、太极点穴术及太极散手术。4、围绕“太极拳与中国文化”这个课题,选择其中的一点,结合实践体会,写一篇研究性论文(字数1500字左右)。要求:不能在网上下载或抄袭。5、成绩计算:考勤10分、平时作业25分、实践训练25分、论文40分。分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等。目前正在编撰《太极拳与中国文化》一书,字数十二万余字。
2011年5月被中华太极拳传承谱系编纂委员会评选为“2010中华太极拳优秀传承人”。武术事迹已被收入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余功保先生主编的权威工具书《中国太极拳大百科》一书中的古今太极拳优秀人物名录。2011年6月,本人在新浪网建立了老森太极博客,发表博文100多篇,共分十五个栏目,内容丰富多彩。目前(2015年6月)博客访问人数已达86000多人次,受到了全国太极拳及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肯定、喜爱、赞许和较高的评价。2012年4月底在上海浦东川沙发起成立武当宗岳太极文化养生堂。2013年2月正式担任川沙中学武术专项教师,为川沙中学的高一、高二、高三武术专项学生传授武术基本功及赵堡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太极松功、形意拳等。为来自英国、法国、丹麦、韩国等国的中学师生传授中华传统武术。2013年8月2日在弟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川沙镇发起成立老森太极文化养生协会。2013年4月荣获香港第十一届国际武术节赵堡和式太极拳金牌。2013年12月28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川沙镇文广中心主持举办了2013年上海赵堡太极拳研究会年会。2014年12月在浦东新区川沙镇新川路645号大院内的心茗金融公司成立老森太极俱乐部,每逢周一、周三、周五晚7点至10点定点定时传授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七十五式、武当赵堡太极拳孙兰亭拳法七十五式、杨式太极拳以及苏氏(苏根生大师)秘传太极松功。
目前张老师主要在川沙中学(浦东新区新川路324号)、川沙古城墙公园(周六、周日上午6点半至九点半)以及川沙文广中心(浦东新区新川路300号)传播传统杨氏太极拳大架、杨氏田传中架太极拳;武当赵堡和式太极拳郑悟清拳法、武当赵堡和式太极拳孙兰亭拳法、八宝金刚气功等。目前学生500余人与弟子一百余人。欢迎喜爱中华太极拳与气功武术、传统文化艺术的各阶层人士前来学习、研究和交流,为弘扬太极文化、为全民健身运动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