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千元读完大学能读懂父母多少辛酸?

(2010-11-30 17:30:54)
标签:

阳光原创

90年代

大学校园

难忘回忆

生活实录

父母辛酸

校园

分类: 文学原创

四千元读完大学能读懂父母多少辛酸?

(感谢草根名博推荐至草根首页衣食住行栏目)

四千元读完大学能读懂父母多少辛酸?

 

原创  阳光心情

 

 

 

 

 

 

 

90年代大学校园我的大学生活实录(续)

(感谢草根名博推荐至草根首页青葱校园栏目)

我读大学期间正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是个农村孩子,那时农村生活还处于贫困状态,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的生活水平正处于刚起步而脱离温饱水平的状态。那时农村很不重视教育,有一些学生小学毕业后就回家等着务农了,大多在初中毕业后就回家种地,一个村子里没有几个能读到高中的,更别提读大学了。那时高考升学率很低,不象现在几乎三分之二多的学生都可以读大学,闹得大学生遍地,那时一个村子经过很多年才能听说谁家的孩子读大学了,我就是我们村建国以来第一个大学生,一家人父母兄妹都为我感到骄傲自豪。

回首难忘的四年大学学习生活,留下了许多回忆。对于我来说,在高中时一直埋头苦学,等读大学后再真正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很多事情对于我来说都是第一次,感觉非常新鲜,所以到如今仍然记忆深刻。这些回忆中有的与亲情有关,有的与友情有关,有的与爱情有关。令人难忘的四年大学校园生活,至今回忆起来。有的仍让人感到酸楚,有的仍让人欢笑,有的让仍人困窘至极,有的仍让人心痛,有的仍让人难舍,有的仍让人感觉尴尬有趣……

今天阳光续写两刚故事如下:

 

书信来往寄托思乡之情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可能早已不知书信为何物,没有亲手写过寄过一封信,当然就体会不到写信等信收信回信之具体细节和感受。二十年前,还没有普及家庭电话,人们之间的沟通更多是通过书信实现的。我身在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学校园,半年才能回一次家,与家里的联系只能写信。父母不太会写字,一般我都是写信给哥哥。

写信的内容从我这边来说,介绍自己在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还有周围发生的一些事情,考虑到不让父母为我多担心,大多情况下我都是报喜不报忧,另外每逢节日我喜欢往家里写封信,象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向家里报平安的同时,也是在释怀一些思乡之情,再就是真的缺钱花时,委婉地在信的结尾处提上一笔,毕竟家里那时经济还是很拮据的。哥哥的信中更多是介绍家里周发生的情况,田里的庄稼情况,父亲又到哪干活,还有亲戚家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哥哥的信少不了要提到自已在外面照顾好自已,在学校好好读书上进等等。

有一段时间我正练毛笔书法,我兴起用毛笔给哥哥写了封信,没想信会超重,多花邮票钱,哥哥收到信后对我的字表扬了一番却为我多花邮资而埋怨了一句。毕业前那段时间里,同学老乡间的活动稍多一些,多提了几次要家里寄钱,哥哥就在信中委婉地让我可别大手大脚,家里挣钱也不易,收信后我的脸竟腾地红了,其实哥哥教训的对啊。

大学期间我与哥哥所有的通信来往几乎都保留下来,前些天我还拿出来翻看了一下,勾通了很多大学校园时的回忆。我想起了一个人坐在宿舍里提笔写信的情形,有事没事就跑到班级信箱那里翻看有没有自已来信的情形,收到了哥哥的回信赶紧跑回宿舍里慢慢拆来细读的情形……

大学费用一共花四千元

我曾打听过,现在一名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去掉学费等)要一两千元,我也曾私下计算过我读大学四年所花费用差不多有四千元,平均下来每个学期四百元左右,这些钱差不多都用在买食堂的饭票。

回忆起来,大学四年里我的重要花费如下:我买过几双球鞋(大学里的男生差不多都爱玩足球),一件军大衣(一直穿到毕业),一件单棉布夹克(哥哥怕我穿家里的衣服让同学们笑话),一把吉它(陪了我四年毕业时送给我最好的朋友),几盘磁带(有二泉映月的小提琴曲和几盘吉它曲),对啦还有一双皮棉鞋(那一年冬天特别冷)……

现在仍然记忆犹深的是哥哥信中的那句话:“……,这次给你寄去的钱是母亲和妹妹帮别人家里插秧挣来的钱,你可省着点儿花……”父母却从来没对我说过这话,从来都是:“你放心,家里不缺钱,该花的就花”。当时我从信中读到这句话时,眼泪不禁顺着脸庞悄悄流下来。我曾经因为省着用钱,没有和同学们去哈尔滨玩;因为省着用钱,毕业硬是自己花了一下午时间给同学录了一盘磁带送他;因为省着用钱,去食堂的时候总是拣稍便宜些菜来买;因为省着用钱,很少在夏天里买饮料喝;因为省着用钱,很多当里流行的电影都没能去看;因为省着用钱,虽然喜欢吉它曲也只能向别人借来听……

我们主要的支出是每月的伙食费,记得那时每月的伙食费在五六十元左右,当然学费没有现在多,记忆中好象不多,书费是必须交的,但也就几十元吧。虽然省着用钱,但也不会给同学们小抠的感觉,象哪个同学过生日凑份子,每人花几元钱买来些好菜和便宜酒在宿舍里热闹一番;同舍的哥们一起去电影院,也会主动掏钱买全体的电影票;喜欢写毛笔字也会经常去买些毛笔墨汁和纸来用……

那时一个家庭供一学生读大学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啊。回想大学四年的校园生活,确实自已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生活的辛酸,却也更多体会到了父母的辛酸,不止一次想过赶紧早点毕业工作挣钱好报答父母宛人,可谓真是穷人家的孩子真的能先懂事吧。

此文为阳光本人从前的真实经历,今天阳光先写到这,虽然近日太忙着,但以后每次也要争取更新一千字到二千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