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心酸,那些不曾遗失的美好!
(2009-07-03 14:51:07)
标签:
童年回忆不曾遗失那些美好情感 |
分类: 文学原创 |
蓦然心酸,那些不曾遗失的美好!
文
对每一个人来说,也许最难忘记的就是那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各有不同,或苦或甜,或喜或悲,或缺或圆。凝望天空,昔日重现,点点思念,只有寄托于风中的云!回忆那困苦日子里的童年,蓦然心酸,依然记得,那些不曾遗失的美好!
——题记
童年记忆故事之——拾柴禾
深秋已过,初冬来临,望着树上飘落的黄叶,想起小时候拾柴禾的事情。
儿时家乡的生活很艰难,家家户户都很穷。大人们天天起早贪黑下地干活,可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
那时我上小学一年级,大约十岁的模样,我们家还是和爷爷、大伯住在一栋草坯房里,父亲母亲一直想能多攒些钱,好另外盖房子单独过。小时的我非常体谅父母的辛苦,心里总想帮家里做点儿什么事情。
每逢秋天庄稼还没收获时,家里就会缺柴禾烧。于是我就拿着家里倒草灰的大筐,扛着比自己高得多的扫院子的长把扫帚,来到村边扫路边或小沟里的落叶,有时顺手捡些枯树枝。捡到一大筐后,再吃力地端回家里,由于人小力气也小,一路时常要歇上几回才行。每次回到家里我都是满头大汗的,但听到母亲的表扬就会高兴得忘记了劳累,因为我高兴能为家里做些事情啦。
有一次听妈妈说,枯树枝和高高的枯芦苇做柴禾更好烧,于是从那以后我就会拿着镰刀和编织袋出去,用刀割枯树枝和高高长长的枯芦苇,有时枯树枝砍起来很费劲,手时常会磨出血泡来,但想来能为家里多弄些烧饭的柴禾,我每次都能忍住疼痛。回到家里,我最爱听的就是母亲那句:“我儿子可真懂事!”但有几次我却偷偷看见母亲转过身去用袖口擦拭眼角的泪,我想令她心酸的是儿子的懂事和家境的困苦。
到了小学三四年级,我个子长高了一些,力气也大了一点,到了深秋庄稼地收割完以后,母亲会领我到旱田地里拾柴禾。那时庄稼地里会星稀地剩下些玉米秸和高梁秸,我和母亲把捡到的秸子放在一起,然后用一根长绳子系好。我自已没有力气直接把它背到肩上,我就先半仰着躺在秸堆上,双臂伸到绳圈里,然后母亲从后面使劲把我扶起来,这样我就可以背起它了。回家的路上,望着天边的夕阳红霞,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心中很有一种自豪感——别看我人小,但我能为家里做些事情啦!
其实庄稼地里最好的柴禾是玉米秸和高梁秸的根。庄稼地的收割,往往是用刀在离地半尺高的地方割断,把玉米和高梁以及秸子用车拉走,而秸子的根就留在地里,人们可以到地里把它刨出来后拿到家里做柴烧。从地里用锄头把它刨出来是项很费力的活儿,刨一会儿就会满身是汗。想要刨够两大抱,大约得两三个小时,然后还是用条长绳子结实地把它系好,背着回家。把它们填在灶坑里,烧起火来是很旺的。
可以说能吃苦是父母那一代人的精神,而我们这一代也很好地从他们身上继承这种做人的精神,我相信这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品质。
每当想起小时候为家里拾柴禾的事儿,心里一直有股自豪感,想到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但我想,一个人小时多受些困苦也许对他的一生都是很好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