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学原创 |
我在等待你离开时的那一声“再见”
(感谢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栏目推荐)
文
很多事情也许经历后才能体会,很多感觉也许长大以后才能体味。
中午我送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上学,刚走出小区的门口,儿子突然对我说:“爸爸,我喝了,我学校的饮水瓶没了,我要买瓶饮料!”我下车后在门口的小卖店给他买了瓶饮料,要递给他的时候,他却说:“我打不开,你给我打开!”
我给他把饮料瓶打开,我接着骑车带他去学校。
来到学校门口,他跳下车座,一声也没有地向校门口走去,望着他的背景,我等了一小会儿,确认他走进学校才又骑上车子去上班。
耳边掠过盛夏的轻风,打开了我儿时的记忆。
那时家里很穷,小孩子没有什么零食可吃,一天只有那总也不见换样的三餐,哪个小孩子没有想吃些好东西的渴望呢?每当爸爸骑车去集市的时候,我就追在车子后面求爸爸:“爸爸,回来给我买点好吃吧?”爸爸头也没回地只回了一句:“给你买个六!”其实那里生活困难,哪有闲钱给家里的小孩子买零食呢。
不过也有幸运的时候,有时爸爸会把我带到集市上,困为他去买东西时需要有人为他看自行车,这个任务当然就落到了我的身上。当我站在车子前,焦急地等候的时候,心里多么想爸爸能给我卖一点好吃的东西。大部分情况下,我都不会失望,有时作为回报,爸爸会给我卖一串糖葫芦,或是几块好吃的糖,或是一段甜甜的甘蔗……
那时的我,心里也许更多的是渴望,却少了一份对父母的感谢,少一份对生活在窘迫中的父母更多的同情和理解。儿子接过我递给他手中的饮料时很少说“谢谢”,也许在他眼中,这是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做的,当然谈不到感谢二字吧。于是他便有了更多对父母的要求和渴望,活在自然而然的生活享受之中,却单单少了对父母的感激之心。
记得我考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学校离家有近二千里地,要坐二天一夜的火车,每次上学前母亲都忙着往我的包里塞这塞那,我却常常为此心烦,嘴里总是不停地说着:“不用操心啊,没事的。”可母亲却依然忙前忙后。
家离火车站有七里路,每次父亲都要固执地用自行车驮着我去车站,每次父亲把我送到火车站,都要不停地叮嘱到学校后给家里写信,路上把钱放好,再用钱的时候给家里写信。父亲每次都要等到我上了火车后,在车窗里向他挥手,等火车开动后,他才慢慢地离开车站。
不知我那时能懂多少父母心里对我的牵挂,母亲就是想用放在我包里的一样样东西来延伸她对我的慈爱,父亲就是想看到我挥手说再见,来暂时放下心中不舍的惦念和牵挂。
而现在想到儿子独自走进学校时,却很少向身后的父亲挥手再见,也不知几时他能懂身后的父亲那无声的牵挂和惦念呢?也许长大以后,他会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