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那夜你到底牵了谁的手?
(2009-01-15 18:11:49)
标签:
你牵了谁的手看电影的故事儿时回忆童年趣事文化 |
分类: 文学原创 |
想知道,那夜你到底牵了谁的手?
文
人们往往对困苦日子里的得到的些许欢乐更会记忆犹深。
——题记
童年记忆故事之——看电影
对现在的我们来说,看电影是最简单的事情。可以从书店买碟或租碟来看,还可以上网下载直接看,而且是想看什么就可以看到什么,如果想浪漫一些的话,还可以和爱人一起去环境很好的电影院去看,一边欣赏电影,一边卿卿我我,何不乐哉。
我生长在七十年代,那个时候能看上一场电影可是件很稀奇很快乐的事情。
记得那时农村不叫村而叫公社,农民统统称为社员同志,后来公社制度取消以后,公社又改成了大队,于是农民又统统改成了队员同志。政府为了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时常会为大队的农民们放上一场电影。
每当将近黄昏的时候,大队里的人们正在吃晚饭或已经吃完晚饭,就听大队那位声音沙哑的广播员在喇叭里喊开了:“社员同志们,社员同志们,今天晚上,大队放映电影,电影的名字是——…………”他还怕有人只顾吃饭没注意,这份喊话内容要连续喊上三到四遍。
听说晚上大队放映电影,最高兴的要属我们这些十岁左右的顽童啦。早就急急地扔下碗筷,拎着小板凳跑出门去,会上几个小伙伴,欢蹦乱跳地直奔大队部。
只见放映员正在大队部的空地上,支好两根挂屏幕的杆子,然后挂上跟窗户一样大小的白色黑边的屏幕和音箱,然后在离电影屏幕大约有十多米的位置,支好放映机的三角架,在上面架上放映机,形状有点象我们现在老款的摄像机,不过它的头上有两个“角”,可以分别挂上一只电影拷贝盘,按动开机钮,两只圆盘一转就可以放电影啦。
来的最早就是我们这些十岁上下的孩童啦,纷纷在屏幕的正前方用小板凳占好位置,然后好奇地聚在放映员的身边,研究他是怎么把电影从那个机器里放出来的。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吃完了晚饭纷纷来大队院里捧场。电影没开演的时候,他们便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着东家长西家短,唠唠今年的收成,说说听来的新闻。我们小孩子们围着放电影的场地,东躲西藏地玩游戏,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用从父母那得到的几分钱去买些零嘴来吃。
直到电影开演后,我们就会安静地坐在小板凳上看电影。电影好看的话,四顾处没人说话,只听得放映机的“滋滋”声,连四周卖瓜子、卖水果等的小贩也凑上前来看电影。
后来我们发现,其实最喜欢看电影的并不是我们这些小孩子,而且是那些正值谈恋爱年龄的少男少女们。他们早早地吃完了晚饭,在家里好一顿打扮,等电影快要开演的时候才姗姗来到。
但他们来了之后,注意力并不在电影的内容上,而是四处寻找着自已的心上人,四目相望、心有灵犀之后,然后再慢慢靠拢凑到一起,偷偷地相聚在离人群很远的又黑又偏僻的角落里,没人瞧见的话还可以偷偷地拉拉手,搂搂腰,大胆点的还可以偷偷地亲上一口。碰上我们这些好事的小屁孩发现后,就会惟恐天下不乱地四处叫着:“哟,哟,快来看!他们俩个亲嘴喽!他们俩个亲嘴喽!”顿时会闹得人们一阵哄堂大笑,看那对恋爱的年轻男女马上害羞地躲开了。
那时放映过的电影现在还能如数家珍,什么<小兵张嘎>、<咱们社里的年轻人>、<地雷战>、<地道战>、<刘三姐>、<月亮湾的笑声>、<占上海>、<铁道游击队>、<天仙配>等,当然我们小孩子们最喜欢就是战斗片。
现在回想起当初看电影的趣事,想起亲嘴的那些年轻男女们,还会偷偷地笑呢,怕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记忆中独有的珍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