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博子龙鼎是假货

(2011-03-27 19:35:46)
标签:

辛龙

玉龙

子龙鼎

甲骨文

龙字

分类: 学术打假

国博子龙鼎是假货
王显春

 

据传,国博新馆选在愚人节开馆,可喜可贺。国博最大看点是“子龙鼎”一类假货,透过这一类假货,你可以忍受造假者的龌龊、卑劣,可以欣赏学官的愚蠢、渎职,胆大妄为。保守估计,国博有假货10000件以上,多是“田野考古”和“海外寻珍”划拉进来了。

一九八五年春晚一曲《龙的传人》,启发李学勤等人启动了龙文化造假工程,河南濮阳西水坡蚌塑龙虎墓、湖北黄梅焦墩河卵石摆塑龙、辽宁阜新查海石块堆砌龙、湖北秭归县东门头河卵石摆塑龙等应运而生,商末“子龙鼎”应运而生。

http://s3/middle/44944ebeg9f7542dc14d2&690

认识子龙鼎先认识“龙”字,龙字真,鼎真,龙字假,鼎假。造假者很难造出殷商金文的韵味。李学勤不懂古文字,王冠英、朱凤瀚在其伯仲之间。我们先看看真龙字:

http://s13/middle/44944ebeg9f7543eeeacc&690

商周甲骨文、金文龙字序列

1、原始龙,象形,像龙之形。第一例金文龙,源于红山文化三星他拉玉龙,像玉龙之形。后两例甲骨文龙突出三角形头部和牙齿,蛇身弯曲,有动感。

2、风龙,上为古风字,下为龙,会意风姓、龙姓联姻为风龙。(参看笔者对风姓、风字、风文化的解读。)

3、祖龙,上为古祖字(且),下为龙,会意祖姓、龙姓联姻为祖龙。第四、五例出处不详,仅供参考。(参看笔者对祖姓、祖字的解读。)

4、辛龙,上为古辛字,下为龙,会意辛姓、龙姓联姻为辛龙。篆籀文龙字从辛。

依据字素,笔者把甲骨文、金文龙字依类解读为原始龙、风龙、祖龙、辛龙,这也暗合了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五角曰螭龙。”《广雅•释螭》的解读思路。龙是个复杂的文化现象,龙字的造字思想也复杂多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一个龙字都是汉字序列中的一员。

http://s7/middle/44944ebeg765886ee1f56&690

殷周金文比较

龙母尊是商代晚期,子龙鼎也被认为是商代晚期,是同时期的作品。昶仲鬲为春秋早期。从龙字字形上看,昶仲鬲与龙母尊有直接传承关系,龙母尊、昶仲鬲与子龙鼎没有明显的传承关系

再看司母戊,司母戊三个字大小适度,笔画流畅,浑然一体,洋溢着古朴、厚重的历史感。你再看看子龙鼎的“子龙”二字,大小失度,呆板,令人窒息。

1、这是一条没有在汉字序列的龙。自古至今,龙字一是象形,像龙之形,如二期金七二九等;二是会意,如风龙、祖龙、辛龙等。繁体字(龍)是篆籀龙的后代,是辛龙的后代。子龙鼎的龙字象形不象形,会意不会意,与殷周金文龙字比较,与所有的甲骨文龙字比较,根本就没在龙字序列里,充其量是个现代美术作品。

2、这是一条被斩首(角)的断头龙。所有的龙字,不管是象形还是会意,不管是金文还是甲骨文,都是龙头连着龙身,只有子龙鼎的龙是一条被斩首(角)的断头龙,其用心极其险恶。

3、这是一条眼睛长在嘴唇上的独眼龙。金文、甲骨文龙字突出两颗巨齿(如蛇之毒牙),巨齿是力量威严的象征,并不表述龙目。子龙鼎龙字的目长在两个巨齿之间的嘴唇上,还是独眼龙。子龙鼎的作者依据画龙点睛的思路创作了龙字,殷商人并不知道画龙点睛一说。画龙点睛典故出自晋·王浮《神异记》,“子龙”二字的作者不是殷商人,而是晋代以来的人物,或许还健在。

子龙鼎纹饰上下不配套,麒麟皮下露出马脚,滥用刻铭,改“司母戊”为“继母戊”等等,这些都是看点,都是欣赏点。

综上所述,子龙鼎是假货,是李学勤龙文化造假工程的画龙点睛之作。鼎是一九八五年前后的作品,作者不明。“子龙”二字是一九八五年以后创作,作者或许是日本文物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