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军川、陕兵要地志与“五号作战”

(2011-03-18 09:59:37)
标签:

杂谈

原载《世界军事》2011年第7  此处有增删

 

日军川、陕兵要地志与“五号作战”

沈克尼 文\

 

1942年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取得胜利后,欲集中兵力向中国大后方陕西、四川发动所谓五号作战,妄图用大规模进攻一举歼灭中国军队主力,摧毁国民党重庆政权,迫使中国政府投降。但随着美军在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胜利,日军认为美国反攻在即,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部队随时调赴太平洋战场,而且在中国东北也需保持防御苏联军队的力量,中国战场的日军无力进攻川、陕,五号作战计划遂成泡影。

我在研究最近收集到的当年日军调制的川、陕两省的兵要地志时发现,其成书时间和内容为五号作战的产物。如果说日军《台湾兵要地志概说》与其作战计划不符,而日军川、陕兵要地志则是紧扣作战计划编写而成。

 日军川、陕兵要地志与“五号作战”

 

日军参谋本部1942年7月编印的《四川省兵要地志概说》

 

日军对川、陕兵要地志的调制

日军五号作战19425月提出,12月中止。在此之前,日军编写过多种川、陕兵要地志。侵华战争中,日军调制的陕西省兵要地志,据笔者知见至少有五种。较早的是1938531日,日军参谋本部编印的《陕西省兵要地志概说》,其内容是按常规的:用兵的观察、地形、主要作战路、交通通信、气象、航空、宿营给养、卫生等八项,我称之为“八股”的兵要调查提纲逐项编写。其后,侵华日军寺内部队、驻蒙军司令部也分别编有陕西省兵要地志。而紧扣日军五号作战计划的则是194261日侵华日军代号“甲集团”即所谓“北支那方面军”参谋部编写的《陕西省兵要地志略说》。其中“作战路”的情报资料,对照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的《昭和十七八(1942-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一书,大都是日军五号作战计划的攻击方向。

日本对四川的侦察可追溯到1888年,精于测绘的日谍石川伍一环四川盆地一周并深入藏区,完成的大型报告是日本得到最早的四川情报。笔者所见日本编写较早的四川地志资料是大正六年,即1916年东亚同文会编写的《支那省别全志》第五卷四川省,内容重点是地理、交通、特产、矿藏、金融等项。几乎是与此同时,大正五年,即1915年日军参谋本部编印了《四川事情》一书。日军参谋本部19427月编印的《四川省兵要地志概说》正是在大正年间《四川事情》的基础上,加上侵华日军“现地军”的侦察报告综合而成。从成书时间和内容看,此书也是五号作战的产物。

日军《四川省兵要地志概说》中除了典型的兵要“八股”,即用兵的观察、地形、主要作战路、交通通信等八项简要文字叙述,其“精彩”部分是图和表。

《四川省兵要地志概说》中图有山川水系和分类的专图。如三峡要图、都江堰灌溉图、道路网图、主要作战路图、汽车道路图、通信网图、水运网图、飞机场和备降场图、民用航空线图、主要作战路沿途宿营力、作战给养力以及农产品图等等。还有东、西场的自流井盐井位置图。书中附表有汽车道路情况表、交通部无线电台机关表,河川航船表以及四川省季节转换表,气象、航空气象、人口、户数、密度、粮产和家畜数量表等等。

日军四川兵要地志中的图表,有些是可以从当时国民政府公开的资料摘录,而有些图表则需派人员到实地侦察获取。如《四川省主要作战路沿途宿营力概见图》,图中对四川省各作战路沿途主要城市以日军大队(营)和师团(师)为单位进行判断估算,如绵州(阳)宿营力约为六个大队,重庆则为九个师团。此种作战路宿营力要图,日军参谋本部1938年调制的《陕西省兵要地志概说》中也有。如《潼关至西安沿途宿营收容力调查图》将路途中主要县、镇的距离、人口户数、收容人数逐次标注。其中渭南为650户,收容量为3450人,西安为18000户,收容量为98000人。其准确程度令笔者怀疑。

日军川、陕兵要地志与“五号作战”
日军《四川省主要作战路沿道宿营力概见图》

 

 

“包围”成都、重庆

五号作战第一阶段设想:日军第十一军将在战役第一阶段向武汉方面集中,根据情况可以部分兵力占领岳州、宜昌间扬子江右岸地区,打开扬子江水上通路,歼灭宜昌中国军队主力,然后十一军主力从扬子江沿岸地区进至万县、黔江附近;第五方面军(根据作战时期,也可能是北支那方面军)以部分兵力占领潼关附近。集中所需兵力(第一和第七军,预定以七个师团为骨干),歼灭西安方面之中国军队,一举占领西安和宝鸡,以第一军固守西安平原。第一军占领宝鸡后,如条件允许,主力可利用宝鸡—凤县—汉中公路迂回,越过秦岭占领汉中平原,再进至广元附近,为下一步作战做好准备。另由第二十八军从郑州经老河口沿汉水,向汉中方向进攻。

日军的这些作战设想,在其编印的川、陕兵要地志中都能清晰地表现出来。

《四川省兵要地志概说》第三章《主要作战路》首先就是《巴山山地南下作战路》这是日军五号作战主要的攻击方向《汉中—沔县—广元—剑州—梓潼—成都道》;另有十一军由湖北方向沿长江(扬子江)的《楚西山地横断作战路(附扬子江作战路)》此兵要地志中,既有集结地域的通道,也有进作战的通道,如《巴东—建始—恩施、黔江道》。由此可以判断,日军川、陕两种兵要地志“作战路”的内容基本是五号作战军队行动方向的情报注释。除主要作战路之外,日军150万四川省兵要地志图中许多山间通道走向都注明“谍者报”。

日军甲集团调制的《陕西省兵要地志略说》中“第二项”便是为五号作战计划中第一阶段攻取的目标作的注脚《西安平地的特异点》;“第三项”《作战路》中首先就是日军第五方面军当前任务及尔后攻击方向《潼关—西安路》,第二是日军第二十八军由集结地域郑州向潼关的进攻地域的开进通道《郑州—潼关路》;此外,还有日军第一军占领宝鸡后的攻击通道《宝鸡—双石铺—汉中路》,以及第二十八军的攻击通道《襄阳—老河口—白河—石泉—汉中路》。

另据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的《大本营陆军部》一书记载:“奉命研究西安作战的华北方面军,在6月上旬通过与总军幕僚联络,知中央及总军正在考虑重庆作战。遂将原来的设想加以修改,制订了西安作战计划(50号作战计划),由安达二十三参谋长(岛贯武治参谋随行)于615日赴南京向总司令官报告。修改的要点为:将原来西北方面天水、兰州方面的追击计划改为向四川方面—汉中、广元方面尽力扩大战果。”笔者在日军甲集团《陕西省兵要地志略说》中的《作战路》中也找到原计划的“追击”通道《宝鸡—天水路》。此外,日军《四川省兵要地志概说》中也有《天水南下作战路》一节。

按日军计划设想,占领万县、广元等地后,即可以包围态势,攻取成都、重庆。

 

最“认真”的兵要地志

《陕西省兵要地志略说》为日军所谓“现地军”即一线战斗部队调制,其内容紧密联系战场实际,作战通道的叙述较日军参谋本部编印的兵要地志详细。如《潼关—西安路》即为典型:1、路幅约7米,路面黄土,沿路有树木;2、渭南以西凹道多;3、秦岭渭河支流多处横过道路;4、沿途物资比较丰富;5、地狭处少,适于大兵团运用;6、地形有机动余地;7、南侧山脉数段阶状地形(高数十米)山背有森林覆盖,便于伏兵。本道路利用时,有伏击之顾虑;8、本道路河川交叉,四季给水便利。

《陕西省兵要地志图略说》中还有《陕西省主要地名一览表》,将陕西主要96个市县的地名加注日语的片假名拼出汉语读音。将战场地名加注读音,此为日军兵要地志中仅见。不仅如此,北支方面军还将陕西110万地形图的地名加注日文片假名读音。并专为五号作战印制了盖有“川陕”印记的110万地形图,加红色坐标网格。

 

日军川、陕兵要地志与“五号作战”

日军《陕西省主要地名一览表》及川、陕作战专用地形图

 

此外,兵要地志中对秦、巴山地作战日军编制装备方面的建议:一、担任突破兵团的加强驮马的编成,并加强独立的山炮和山地榴弹炮部队,以及独立的机关枪和臼炮、迫击炮部队。以上部队还要配备便于携行的攀登断崖的器材。二、对作战部队增加独立的工兵部队,道路构筑部队和器材,以及给水和铁道部队,和渡河器材。三、作战地方大部为偏僻山间,希望得到宿营装备。书中还罗列北支那方面军掌握的山西、陕西、宁夏、内外蒙古等日军未侵占地域的作战资料,以供参考。此书是笔者所见日军数十种兵要地志中最“认真”的之一。

五号作战计划中,日军提出使用空降兵,并要求在渡河和秦岭山脉作战航空兵要发挥巨大威力。笔者注意到其四川兵要地志中仔细标绘27个飞机场和一些备降场的位置,以期为其所用。五号作战计划中,日军强调利用汽车加快进攻速度。其四川兵要地志中对汽车路也绘图列表提供详细情报。笔者对比以上资料,较日军其他省区的兵要地志详细且认真。

日军四川兵要地志附表中,值得一提的是“陪都”重庆和要地成都的机场群一览表。表中罗列重庆广阳坝、珊瑚坝、鸡公岩、鱼洞镇、江津、白市驿各机场方位、跑道、可起降机种,通车情况,并绘有机场略图。此表使笔者联想起当年重庆上空的激烈空袭与反空袭,以及围绕着空袭展开的窃密与反窃密的谍报战。

 

日军川、陕兵要地志与“五号作战”
日军编绘的重庆机场群附表

 日军川、陕兵要地志与“五号作战”

 

日军轰炸重庆

 

日军参谋本部第七课(中国课)对四川作战提出“给养可以在当地筹集”,日军在兵要地志中专有四川省的主要作战路粮产并为人、马之食绘出附图,以便为其部队所谓“现地自活”及“现地调达”即抢掠提供参考。

 

日军“高参”的建议

五号作战计划确定后,日军按计划进行战役准备,指挥机关进行兵棋推演。北支方面军参谋长安达二十三中将率参谋乘侦察机对秦岭、大巴山进行空中侦察摄影,并到郑州西北勘察黄河对岸中国军队阵地,研究强渡黄河问题。日军还组织参战各师团工兵部队进行舟桥架设演习,步兵则试验山地作战的合理编组,训练部队攀爬能力及消灭隐蔽在陡崖上的火力点,同时对陆空协同联络,后勤供应等进行演练。驻武汉日军针对宜昌以西山地地形复杂的特点,将担任进攻任务的师团,改成驮载师团,并吸取武汉会战中的山地作战运输困难,辨别地形易发生失误的教训进行加强训练。

 

日军川、陕兵要地志与“五号作战”
日军进行强渡黄河的训练

 

1942723,日军参谋本部第七课(中国课)受第二课(作战课)的委托,从兵要地志的角度对五号作战提出报告。认为此项作战虽属可能,但将是一场苦战。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是,为了防止敌人凭借秦岭、巴山应付措施,必须设法对我方的作战意图进行保密。同时,有关防寒装备问题也不容忽视。秦岭、巴山气温将降至零下二十度左右。”

笔者判断,日军参谋本部的高级参谋们一定了解由他们在78日刚刚完成的《四川省兵要地志概说》,以及61日北支那方面军编印的《陕西省兵要地志略说》中气象情报是极简略的,特别是秦、巴山地的气温书中只有一句“秦岭、巴山等高峻山岳气温低下,甚为注意”因而,他们在报告中,特别对秦、巴山地气象情报的缺略做具体补充。

日军参谋本部第七课桥岛芳雄少佐对四川作战提出,秦岭不是了不起的天险。作战须于8月开始,这是战史上一向奉行的时间。不知桥岛少佐读的是中国哪一部战史,但他提醒秦岭山上给水困难,马谡即困在山上扎营,被断水而败退,则是举的《三国志》或《三国演义》的战例。他还说,比富士山还高的秦岭,海拔4千米,非在夏季不能跨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我们解读侵华日军的川、陕两省的兵要地志,其作战情报的关注点及兵要调查方法值得参考外,从参谋业务的观点看日军这两种兵要地志也有明显的缺失:一是忽略战场重要城市的专项调查。如战役目标的西安、重庆,这一点不及日本东亚同文会的《支那省别全志》陕西和四川卷。该书中不仅有各县市城的概述,还有地形略图。二是不重视战区战史研究。日军在训练中虽有“战史旅行”或称“参谋旅行”的项目,但其兵要地志对战争史的调研可谓“惜墨如金”。不过也有日军部队还是注意重要方向上以往的战争经验。如有“中国通”之称的冈村宁次所属的部队于1941年曾编印《西安攻略路线的历史观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