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宁夏军事历史地理随笔 |
宁夏平原形同一个纺锤状。在两头山水相交之处,历史上南有胜金关,北有镇远关,如同两把大锁,控扼着宁夏平原的出入之路。
镇远关建于明代初年,古人称其为宁夏“北境极要之地”。镇远即镇守边远之意。现代的正谊关之称是古代镇远关的谐音转化而来的。
镇远关是古来用兵扼要之地。《明史·王效传》载:“吉囊犯镇远关,(王)效与梁震败之柳门”,《九边考》载:“镇远关实为外险,旧自镇远关以至火沙沟皆有墩台相接,以断北寇西行之路。”
镇远关的位置,明《嘉靖宁夏新志》说在“平虏(今平罗县治)城北八十里”。清乾隆《宁夏府志》说:在平罗北一百一十三里,《贺兰山口记》说:“迤平罗城北九十里”;《甘肃通志》说:“在宝丰(今平罗宝丰公社)西南五十里”。这些记载,多系猜测之语。因为镇远关在明宏治年间就因为守备的军队征调不敷,粮饷供应困难而弃守了。至嘉靖年间,这座关塞也只是“亦尚可考”而已。
贺兰山北端东西走向的正谊关沟口,清代以来,被人们称作“镇远关口”或“正谊关”。然而根据明代的文献记载:镇远关在“平虏城北八十里”,“关之东为黄河,关之西贺兰山心头,山水相交”。以此推论,明镇远关位置应在平罗县北八十里左右,贺兰山至黄河之间,即今石嘴山附近。《嘉靖宁夏新志》卷首《宁夏境土之图》也把镇远关算在这个位置上,从兵要地理的角度来讲,也应在此。因其地当河套入宁夏之冲,为明代宁夏四条“御敌之路“之一。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镇远关与贺兰山镇远关口(今称正谊关沟口)是两个概念、两个地方。镇远关是明初建在贺兰山与黄河之间的一座关塞,其旧址当在今石嘴山附近。镇远关口是贺兰山地近镇远关的一个山口。随着明镇远关的废弃,遗迹的消失,这个山口就被后人误称为镇远关了,实是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