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列与展览: 同义中的观念差异(转帖)

(2010-01-05 07:12:35)
标签:

陈列展览

博物馆

差异

动词

段勇

杂谈

分类: 博物馆教育学
                   陈列与展览: 同义中的观念差异

  史按:陈列和展览是博物馆的基本概念之一,在以往的教科书上有这方面的叙述,可并不是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段勇是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他在北大读的是考古博士,到了博物馆工作后开始关注博物馆学,曾经到美国进修过,写了《美国当代博物馆》一书,很有影响。段勇对这两个概念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思考。我在博物馆教育学讲课过程中对这两个概念也有阐释,可以和段勇的互相补充。 

    陈列展览是一个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之一,也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还是博物馆为观众服务的最主要内容之一。陈列展览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和质量、展厅设施和展览设计水平、观众接待和服务能力、文物保护科技力量、学术研究水平等等。因此,陈列展览实际上体现着一个博物馆的综合实力。

        陈列与展览,通常被视为一对同义词,常常如上连用并可简称为“展陈”,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可以互换使用的。

        但是,二者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陈列与展览存在词义上的差异。陈列,既可作名词亦可作动词,作为名词,指陈设物的整体形态;作为动词,指布置的行为过程。展览,通常作名词,指展品的组合结果;亦可作动词,与展示同义。与展览相比,陈列更重视行为本身,隐含有步骤、方式、过程等意思;与陈列相比,展览更强调行为结果,隐含有成品、效果等语义。

        其次,陈列与展览存在用法上的差异。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体系中,陈列一词多用于长期的、稳定的项目,比如基本陈列、通史陈列、原状陈列、常设专馆陈列;展览一词多用于短期的、临时的项目,比如临时展览、出国展览、引进展览、短期专题展览。
  
        再次,陈列与展览存在时代上的差异。纵观我国博物馆过去60年,大致可分为两个时代,前30年是学习前苏联模式,博物馆普遍按工作职能横向分设“三部一室”,即保管部、陈列部、群工部、办公室,陈列部通常同时负责展览内容与形式设计;后30年回复学习欧美模式,不少博物馆按藏品和展示内容改为纵向分工(“一条龙”),如历史部、艺术部、古建部,陈列部也纷纷演变为单纯负责形式设计的展览部。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贯制的前一个时代,临时展览的数量和影响远远不及常设陈列,因此“陈列”大行其道;后一个时代,博物馆有条件也更注重举办各类临时展览来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即使是常设陈列也不断求变求新,自然“展览”登堂入室、取而代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陈列与展览存在观念上的差异。陈列是意义相近的两个词组成的词组,陈和列都是博物馆的行为,因此陈列反映了博物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展览是意义关联的两个词组成的词组,展是博物馆的行为,而览则是观众的行为,因此展览反映了博物馆面向观众需求的意识。与展览一词相比,陈列一词更郑重其事,也更居高临下;而与陈列一词相比,展览一词更平等化,也更大众化。这大概也是在博物馆“观众导向”时代,陈列日益被展览所取代的重要原因吧。(原文见中国文物报2009年12月2日6版)

        转自:http://www.ccrnews.com.cn/100014/100015/2579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