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筹建始末—变迁的人事

(2008-07-12 07:51:00)
标签:

杂谈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吉大古籍所的罗继祖先生应吉林省《博物馆研究》编辑部之约写了一个《吉林大学历史系文物室纪略》,对文物室的历史进行了介绍,在文末罗老说当年参与文物室的诸位老师都已经不在人世,他写这个也是给后人了解文物室留点资料,罗老作为当年参与文物室创办者之一,活了90多岁后去世。今天我们想再了解文物室历史无法找到亲历人了!我现在受文学院委托来筹建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工作,想想我以后也要作古的,本着对历史有所交代的精神,我也要像罗老那样留点文字给后人。于是我从我接手文物室工作开始进行介绍。管理工作中“人”是第一位的,我这里就文物室的人的方面做一下介绍吧。

   我是1992年11月调入吉林大学考古系博物馆学专业做教研室主任的,当时系主任是林澐先生(林先生做过副校长,不做副校长后回到考古系做系主任,同时兼任古籍所所长)。他和我谈做博物馆学教研室主任同时要兼任文物室主任做业务管理的。这个是惯例,因为我的前任段一平老师退休前就这样做的。于是我开始进入角色,了解文物室的情况。文物室属于教辅机构,考古系的行政副主任主管文物室行政管理,当时考古系行政副主任是张善存,他找个老头做更夫在文物室值夜班。白天的管理就由文物室自己的人来管。文物室有俩个专职人员,一个是于润仪,是于省吾先生的女儿,另外一个是林雪川,是林澐先生的儿子。在学校这里非教师编制的人员大都安排一些家属的,或妻子,或子女,就如同工厂一样。于润仪很瘦,得过甲亢,吃得不少,但不吸收。对待工作非常认真,近乎神经质了。林雪川人很聪明,遗传了林澐先生的基因,但不能应付应试教育,高考多次失利。安排到文物室,但主要是下田野为出土文物绘图,他画图属于自学成才。在我来之前,还有王丹在这里做事,她是原先考古系副主任徐伟的妻子,她是北京知青,徐伟被推荐上了大学读了考古,毕业后被张忠培先生看中留下做田野考古指导教师,我在大学读了是历史,但考古的课也选了一些听听,没见过徐伟的。据学考古的同学(我寝室里面6个读考古,6个读历史)介绍说徐伟很聪明,人很健谈(过了好些年我到北京开会才得见,果然如此)。王丹在文物室工作时做的两件大事,一个是在于润仪休产假时候为文物室的文物建了藏品帐,另外一个写了两篇介绍文物室藏品的文章发在《北方文物》上。后来王丹调回北京(北京知青后来都落实政策调回北京),徐伟也调回了北京(我最开始来吉大住的一室一厅房子就是徐伟夫妇住过的)。

   于润仪说文物室原先在图书馆五楼,80年代中期新教学楼落成后(现在的吉大附中),学校把6、7、8层给了文物室,6楼、7楼是两间,8楼是一间。于是文物室搬家到了这里,搬家的时候就是用的在校学生,大件的一人捧一件,小件的用纸壳箱子装在一起,一个挨一个走,老师前后看着,如同蚂蚁搬家。在搬的过程中一个学生不慎还打碎了一大件瓷瓶!文物室藏品多,可以说人少工作任务重,应该增加人员。但是学校那时不太重视文物室工作,不给编制,所以只好作罢。1994年11月我所工作过的吉林市博物馆失火,损失惨重,全国舆论哗然。吉大的数学楼也这时失火,于是学校领导重视起来,专门召开联席会议谈文物室安全保卫问题,我们提出增加编制,加强保安,不能考古系自己雇个临时工来值夜班方式。学校人事处的人说给你们扩大编制,但这得到明年才能进人。保卫处的人说马上派他们的专职人员进入文物室做晚班,后勤处的人同意对文物室进行安装护栏推拉门以加强安全。增加什么人员?我和于润仪商量的结果是增加一个懂化学的人最好,因为文物保护工作和化学关系比较近。考古系领导觉得除了做文物保护工作外,还要让来的人兼职讲文物保护技术,以前考古系一直没有人来讲这样的课。环境化学系里面做学生工作的人是从考古系毕业过去的,这样一联系就有了人要来。这样1995年夏天的时候,环境化学系的两个毕业的本科生来到文物室参加面试,一个是男生,叫李朗达,一个是女生,叫刘爽。男的英俊,女的漂亮,学习成绩都不错的。环境化学专业按说找工作不难的,但是进入机关的机会少,人又都不愿意到基层去,也不愿意到工厂去,所以不少都改了行。面试过后,考虑到进来的人要和于润仪共事,就征求她的意见,她说男孩在这里估计坐不“宓实模拍恕K挡蛔际裁词焙虻鞒瞿兀故且陌伞S谑峭ㄖ肆饺耍蹬奈颐且耍械牧硗庹冶鸬牡ノ话桑罾蚀锖芡纯欤得还叵担ê罄此叫M际楣萑チ耍衷谑峭际楣莅旃抑魅危A跛戳酥笫越埠蟠蠹叶悸猓梢酝迅謇唇部蔚模飧鲈诳脊畔抵惺遣欢嗉6源芾砉ぷ饕彩秩险妗5抻谖奈锸业奶跫,没有任何实验设备,所以没有开展文物保护技术实践活动。

   三人编制了,文物室工作就得分分工,于是林雪川管7楼考古品和田野考古发掘设备,刘爽管8楼库房,于润仪管6楼展厅和库房的文物,总账在于润仪这里,分类账各管个的。同时复印一份总账交给考古系行政副主任。我的前任段一平主事的时候订制了一些木质展柜堆放在楼道中,保卫处的人来检查的时候说楼道中不能堆放易燃物,这展柜你们得处理。这时南校区实验楼落成,给了考古系几处房间,朱泓做了系主任,李言做了行政副主任,和我一商量给了我两个房间布展,都是很小的房间,每个也不过是20多平方米。考虑到考古教学的需要,就办个考古文化展吧,于是把展柜拉到这边十个,每个房间挤5个,放了一些考古品。还有多余的展柜,怎么办?经过请示做报废处理。楼道通畅了。

   田野考古工作需要和各种人打交道,在中国社会里面,人们往往看重人的名分,对待“官”就比较重视些。于是考古系的副主任就比别的系多。赵宾福当了系副主任后和学校领导说把他夫人看看能不能调入到文物室来。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到新世纪,学校开始进入合校、合院风潮了。考古系有两个专业,在合院作为不可抗拒的趋势下,赵宾福提出这两个专业升格为系的建制,然后合并到文学院中去。文物室交到文学院来管理。新组建的文学院学校方面把邹纪光派到文学院做党委书记(邹纪光此前是总务长,再此前是基建处处长,对博物馆的事情很上心,以后我在博物馆选址上对他做介绍,这里先不表),赵宾福提出想把他妻子姜小东调入文物室的请求后,邹纪光帮忙达成了心愿。姜小东是省考古所退休姜鹏的女儿(姜鹏是搞旧石器考古的),部队转业后到省文物店工作,她和她母亲学会了装裱技艺。省文物店那时在重庆路头上,生意不错。后来香格里拉大酒店在这里建设,由于有省政府做后台,文博单位在省内属于弱势群体,省革命博物馆、省曲艺厅和省文物店被迁出给香格里拉大酒店腾地方,这样文物店没了店址,生意黯淡,人员长期放假,工资由原先的全额发放到半额,再到不发。赵宾福是骨干教师,对骨干教师要实行照顾政策的,姜小东还会装裱技艺,所以到文物室也不算全是照顾了,在这里还能发挥作用。

    边疆考古中心成立后,朱泓经常找林雪川搞人骨复原,姜小东来了之后就把林雪川负责的考古品管理接手过来。这个时候刘爽读了林澐老师的在职硕士,学校核定编制觉得文学院非教师编制过大,就让能转教师编制的都转教师编制,于是刘爽转成了教师编制,但仍在文物室工作。只不过文物室工作变成了兼职了(和我一样)。文学院在南校区经济信息学院这里建成了文科实验室,给了考古和博物馆两个房间,姜小东经常在这边为学院搞现代书画装裱,2006年刘爽又考入北大在职读文物保护方向博士,文物室实质又变成一个于润仪在那里了。和学校领导请示后召开联席会议,人事处的一个副处长说你们提出2个编制请求吧,我们明年给你们安排进人计划。我想文物室以后要变成博物馆的话,进个能搞展陈设计的人不错,这时一个本科读美术的学生正好在我这里读博物馆学硕士,叫蔡静野,女的,比较会来事,不至于和老同志闹矛盾。经院领导同意后先以帮忙的方式进入文物室,接替了刘爽,但是库房不能单独进入,需要三人共同才可打开门进入的。考虑到工作上的方便,把她从南校区学生宿舍调到北区那里的学生宿舍去。但计划不如变化快,到07年1月的时候人事处变卦了,说你们还是文物室建制,等以后变博物馆时候再增加编制吧。这样我就和蔡静野说你留不下了,得考虑找工作的,她没想到这样的结果,大哭一场,把她管的事情交了出来。文物室就剩两个女的了,于是和姜小东商议让她来接收,她不同意,反复做思想工作(赵也帮忙做思想工作)才勉强接收,趁刘爽放寒假的时候进行了清点交接,刘爽不愿意交接的,她长期管8楼,对文物工作有了感情了,另外想做点研究,管这个毕竟是方便研究的。但管理制度如此,人离开了就得交接的。我承诺说你毕业后要是还有做兼职愿望的话,再接手管回去好了。我全程参与了清点交接工作,办好了这件事后在07年春季开学的时候我和文学院领导提出我不做博物馆学系主任了,也不兼职做文物室主任了,原因是我血糖高了,是糖尿病患者,再说我都做这么多年的“长工”了,也该让年轻的同志挑挑担子的。多次和领导谈话,终于得到院领导的同意,于是我退了下来,由吕军做了博物馆学系主任兼文物室主任,吕军老师和我是老乡,都是吉林市人,她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文物博物馆学专业,吉林大学创办专业的次年(1986年)分配到博物馆学专业来任教,当时的教研室主任段一平老师曾经在省文物工作队工作,和省文博单位的人都很熟悉,张锡英从省文物工作队调入南开大学任教后和段有往来,于是段和他提介绍个人来吉大做教师,这样吕军毕业后就来到了吉大任教。吕军后来在职读了朱永刚的硕士研究生,再后来读了林澐老师的在职博士,07年刚好毕业。结婚多年没有小孩,家庭负担不重,多做点行政工作是可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