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度和讯联手打造财经网站 究竟是何原因?

(2008-08-13 15:08:09)
标签:

it

分类: 互连

811,在赛迪网上,就传出“百度财经频道将外包给和讯网”的消息,当时和讯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有少数知道的人,在接到媒体提问的时候都说没接到消息。也许他们是真的还不确定。但是36个小时以后,在和讯的IT频道,就出现了双方合作的消息,证明这个消息不是谣传。

 

在百度推出:“百度财经”之前,我曾经在博客上提到过,google finance的测试版。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百度就推出了财经频道,并且也在搜索结果中附上了个股的代码。而且也像google financ一样附上的是一家财经网站的数据。细心的人会发现当时百度的这个数据就是用的和讯网的。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已经开始共同打造一个财经网站了。

 

而此次高调提出战略合作又是什么原因呢?

 

  “百度财经频道于200710月推出,这是百度在2006年年底获得新闻牌照后首次正式推出的新闻频道。百度利用其搜索信息平台优势,并结合人工编辑新闻方式,在股市大热的2007年切入财经新闻领域,“机器+人脑”成为百度财经频道内容生产的最大特点之一。不少分析人士此前认为,这是百度切入门户的重要布局。

 

  百度在获得新闻牌照后,相继推出了财经频道和娱乐频道,试图进入品牌广告市场。不过百度在搜索市场上的表现远比在新闻服务上要优异。据易观国际724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截至630日的3个月中,按收入计算,百度在搜索引擎市场的占有率为64.4%。而正望咨询于723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按照广告主的搜索引擎广告支出定义的市场份额显示,百度占据65.5%市场份额。 ”

                                                               —— 赛迪网

原文连接:http://news.ccidnet.com/art/951/20080811/1538329_1.html

 

  “百度市场和商务拓展副总裁任旭阳表示,和讯在财经资讯方面拥有约300人的专业采编团队,是中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专业的财经资讯提供商,与和讯的合作将大大提升网民通过百度获取财经资讯的整体用户体验。任旭阳对百度与和讯共同打造财经频道的前景非常看好。”

—— 和讯网

原文连接:http://it.hexun.com/2008-08-12/108073409.html

 

我们来分析一下:

 

百度:无拍照、想切入门户、财经尤其是股票是切入点(借助上亿股民的影响力)、不想养很多人(以节约门户网站所应承担的成本)

 

   其实,及时百度拿到拍照也不会自己做这件事。因为百度从来都不是个内容生产商,他不过是个经销商。将内容从各个生产商哪里批发来,销售给更多的用户。百度很聪明,知道在市场上那个位置的人是最容易赚钱的。也就不会选择亲自去开工厂生产商品。

 

但作为和讯来说,即使明白百度的意图,他也心甘情愿的为其生产。就好比好多加工厂即使价格再低廉他们也愿意为沃尔玛提供货源,是一个道理!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客户。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这两者是双赢的。

 

接下来,我们从内容上找一下“百度财经”与“google finance”的区别所在。你打开google finance的页面,或者谷歌财经的页面。很简单,几乎没有资讯。有的是数据、利率……

而在百度财经的首页,完全是一个财经垂直门户的样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并不是战略上的分歧,而是地域的习惯。大家都知道“百度”算是个土生土长中国制造,而谷歌呢,即使在怎么本土也是个外来的洋和尚。所以念的经跟我们不一样。那么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一样呢?你打开google finance的页面,看看右下角,你会看到一个利率浮动表格的标签切换模块。这就是区别。

 

因为在美国以及很多西方国家,实行的都是浮动利率,且每个洲跟每个洲之间的利率也不一样,因为对于用户来说,这是非常有比较的,也许存款的地方不一样一年的收益就会有很大的差别,而对于银行家来说,影响这些利率来为自己赚钱则是他们关心的。所以这是一普通百姓和专业人士都关心的焦点。这也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bankrate公司之所以创造那么大市值的真正理由。

 

我们回来再看国内,中国的存贷款利率是全国统一的没有可比性。即使部分银行的房贷利率实行浮动,但也都在限制之内,相差很少。所以不管是百姓还是专业人士,这都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在说股市,市场性很强的地域关注市场数字。而国人炒股貌似很关注消息。所以在数据和消息中选择。消息的受关注度会更高。因此在这个合作中,我们会清楚的看到,谁更了解中国的金融用户。

 

说太多了,有时间再好好分析,嘿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