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网上家园 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经之路

(2008-02-27 15:24:01)
标签:

和谐

发展

互联网

用户

黏合

有效

it

在海内一个不火的群组里,却顶火了一篇讨论

 

     海内是一个真人网络,在这个虚拟社会群里,人们的身份是真实的。海内也有小组,但海内的小组不火。可是在这些不火的小组里。可王东烽在海内发的一篇“海内群组不火”(需登录访问)的讨论,却火了!就连洪波也跟着凑热闹一样的发了篇群组火不火的文章起哄!

 

     所以的网站都知道做一个虚拟的社会,一个虚拟的家园才能保证用户与网站之间的粘性,然而最出的人们却仅仅因为流量(我认为一种变相推广的手段或指标)却走上偏差,甚至导致了目标的不明确。

 

     我不知道杨勃当初做豆瓣的时候,是怎么考虑流量的,或者压根就没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做2.0就不应该想这样的问题。我们的一个领导也说过,但凡是从大型的门户网站出来的人,对流量都看的很重,似乎那就命。但流量真的就那么重要嘛?

 

娱乐化、海量的资讯内容自然能给一个互联网站带来很大的流量,而流量确实也可以让一个网站的名声从无到有的慢慢提高。然而当一个网站做到有自己的品牌的时候,却还是靠老的办法做流量是否还有价值呢?

 

当一个网站有了自己的方向、定位、用户群。一切都确定的时候,流量的作用就已经过去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升华,一个品质的升华,必须通过功能或者架构或者在这个网络平台形成的群体来黏合客户。让用户在这里安家落户。当然说道落户,一定有人又想到注册,确实注册说明你拥有了这个用户,但这个用户的活跃度也说明你给他的体验是不是够好!

 

用豆瓣一年多来,认识的新朋友寥寥,但却和很多老朋友联系上了,这里不是校内,却因为共同的爱好在这里遇见老朋友,是巧合也是必然。我们常常说圈子,一个行业、一种爱好、或者其他的共同的什么东西,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圈子。你喜欢的东西、从事的行业一般都是不轻易改变的。所以显示的朋友因为共同的东西又在网上相遇了这也是必然的。

 

未来互联网的竞争,一定是追求有效用户

 

说了一大推,说来说去,互联网最大的黏合客户方式还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将新用户驻扎在这里,这个网站才算多了一个有效用户。在未来互联网的竞争中,尤其是在用户争夺中,2.0的网站一定会胜过门户。

 

人们都说在中国互联网还在娱乐化的时候,美国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生产工具。于是乎,很多喜欢抄袭的人们开始追求互联网那个的工具化,当然这是必然。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时候,当我们选择工具的话的时候,一定要选对切入的时机。张朝阳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全民消费者的革命。革命就意味着颠覆,而颠覆的支点在于天时地利的到位。

 

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徐瑾主编聊天,她说的一句话另我印象深刻,她说一个互联网做什么,确定这个目标的时机一定要选准,马云的成功有一半是源于他的幸运。而这幸运就源于时机。在马云之前很多像阿里巴巴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都死掉了。他们做的比马云差嘛?也许,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没选对时机。而这个所谓的时机,就是全民消费革命过程中,消费者的悟性。

 

从豆瓣才有几千人的时候,我就混在豆瓣,发展到如今的跨越百万。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而杨勃的成功也验证了2.0并非仅仅概念的事实。数百万的用户说明了人们还是喜欢找共性,人们关心的还是生活的大众的。但同样是娱乐的大众的,活跃度最高的用户还是在豆瓣里能看到。而在火的一塌糊涂的天涯、猫扑里却少见这样的活跃群体。在社区里人们会发现也会创作出一个一个的新奇,而豆瓣却能细水长流的让人们感受生活的惬意。

 

有些做互联网内容的人往往将一些恶俗的东西搬到网上,内容本身的受关注度会很高,但更多的人还是喜欢健康的、阳光的、休闲的东西。恶俗化的内容需要渐渐环保化、专业化的内容需要渐渐扁平化。

 

如果你相信未来的竞争是在争取有效用户,那么建造一个和谐、健康、阳光的网上家园将是你的目标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