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自己,不要太苛刻

(2017-03-23 09:27:34)
标签:

杂谈

​​

这两年,转行做纪检工作的朋友多了起来。

今天,突然有一位在微信群中发问:

今天,我忍不住思考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直以来我没有用对待投诉者的甜蜜态度对待其他人。这样的好态度让投诉者如沐春风,而对待平常人我却平静得让人感到冷淡,哪个是更好的自己呢?哪个更应该是我呢?为什么真实的自己说真实的话总是没有用最好的态度呢?或者对任何人都带着如履薄冰的危机说话,说好话,好好说话更正确呢?😓😓

我想了想,给了她如下答复——

关于你的问题,想到这么几点,供你参考:

你作为纪检工作者,接待投诉者,大概跟心理医生接待心理患者差不多,应该以专业的、职业的、负责的态度对待他们,替他们解决问题。用“甜蜜态度”使他们“如沐春风”,以避免情况恶化,应该是你的职责所在。

但投诉者并不是平常人,因为他们对你是有特殊诉求的;你和他们的这种关系,并不适用于你和其他平常人。

据我所知,你对平常人的态度,是平和而友善的,应不至于让人感到冷淡。但也可能因为我们是朋友,我感到了更多的热情;而你对平常人,会因为性格内向之故,显得平静而有距离感。

至于说哪个是真实的你,那要看处在哪一种状态,会让你觉得更舒服。真实的,首先是自然不做作的。

当然,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是不仅让自己舒服,也能让对方舒服。这种“舒服”,来源于那句流传甚广的对于“文化”的定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在前往“最高境界”的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犯错误、会说错话的普通人。不是完人,就不可能“讨好”每一个人。“对任何人都带着如履薄冰的危机,说好话,好好说话”,是不可能的。

真实的你,说真实的话,为什么没有好态度?很可能是因为你在工作状态下“透支”了你的好态度。这也恰恰说明,“讨好”的态度,即便经过努力,在一段时间内做到了,也是不可持续的。

据说心理医生反而是心理疾病高发的群体,因为他们不得不承受人们倾诉的负面信息。因此这个行业有他们的自助机制,让每个心理医生都能得到比他更资深的同行的心理督导。

你之所以会想到这些,也可能是受了这两年流行的一味心灵鸡汤的影响。这味鸡汤说:“我们日常所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其实,对陌生人客气并无什么过错,错在对亲密的人苛刻,而且不是“一般”苛刻,是“太”苛刻——心灵鸡汤之所以会毒害心灵,是因为它对真正的“问题心灵”毫无作用,却会让本来很正常的人不由自主地对号入座,觉得自己有问题。

人们对亲密的人,可能会熟不拘礼,可能会卸下厚厚的面具,露出真实的一面,以自然而然的态度,舒服地相处。也可能会有点急躁,不够温柔,但只要不是持续的“太苛刻”,就无伤大雅,无需挂怀——对自己,同样不要太苛刻。

相比于上面那句鸡汤,我更欣赏这一味:“我们彼此接受了最差的一面,然后,才可以心安理得地拥有彼此最好的一面。”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