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玩微博?

(2012-01-09 16:37:53)
标签:

微博

杂谈

分类: 拾光捡影

为这个“玩”字,我踌躇良久——事实上我态度还算认真,主要不是在“玩”。但是,说“织围脖”?我不喜欢;说“写微博”?微博可不单单是写的!想来想去,实在找不到更妥帖的说法,而微博又的确是一个好玩的东西,就权且说“玩”吧。

我大概可以算是最早的“微博客”之一。早在两年多前,新浪刚刚开始推广微博,因为我有新浪博客账号,它就在我每次登录时弹一个链接给我,几次三番下来,我不胜其烦,终于点开了那个链接——噌,就有了一个和博客关联的微博账号。此后我每发一篇博客,都会自动生成一条微博,是我博客文章的标题和链接。“被”发了七八条微博后,我终于主动写了一条,还是用短信发的:

试一下这个新鲜玩意儿。何必追赶时代?我曾经这么想。现在变了吗?可以不追逐,但不能无知无觉吧?” 2009-11-6 11:05

这就是我玩微博的初衷:作为一个传播、传媒从业者,我不能对这个时代无知无觉,也不能对新的传播方式、新的媒体形式无动于衷——要了解一个新事物,除了自己尝试,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事实上,自从我开始玩微博,特别是在微博大热起来的2011年,微博成了我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每天早晨一开手机客户端,各种新鲜、一手的消息便扑面而来。不要说杂志、报纸、电视跟不上它的速度,就连“传统”的新闻网站、手机早报都落在了它的后面。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未免零碎,其中还有很多不那么令人愉快,但它们却可以共同为我拼出一幅比较完整的画面。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看新浪微博,你在看《新闻联播》。”也许,真实的现实图景,是在这两端之间的某处。

除了信息,还有观点,来自各个角落未经“剪辑”的各种“原声”,在微博上此起彼伏喧闹不休。不少观点可能失之偏颇,过于激进,或者片面消极。对这些观点,我可以不认同,但不能不知道。而从国家、社会的层面来说,我想,疏之导之肯定比禁之堵之效果要好。

当然,微博不会总是摆着这么一副沉重的面孔,各种感人的、新奇的、美好的、实用的、有趣的……话语、图片、视频在你开启微博的一瞬蜂拥而来,让你不能不感慨网友们创意无限,让你时不时会心一笑,甚至开怀大笑。“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呵呵,有一种滋味叫幽默,生活离不了它,就像炒菜少不了盐。

如果只是它予你取,微博还称不上好玩。实际上,它是一个多功能分享平台:你可以接收(看),也可以发布(写),可以附和(转),也可以争论(评);可以收发电子邮件(私信),也可以聊天(如果你的QQMSN联系人也在微博上);可以随手随心记录生活,也可以与旧雨新知交流无间;你还可以围观时事,发起投票、活动……玩法真的是无穷无尽。

据说有人出恭完毕发现手纸没了,急中生智发微博求援,几分钟之后,就有人将厕纸塞进他的“蹲位”——我也有类似经历,不过没那么囧:某天早晨一上班,手指就被纸边划了个口子,鲜血瞬时渗出,虽然量不大,却也足够让我联想起多年前在《城市画报》上读到的关于某白领用A4纸自杀的故事……于是求助万能的微博,也就两分钟的工夫吧,一位同事送来创可贴,还是防水的,及时阻止了我的胡思乱想。

下面这个玩法虽然也涉嫌三俗,但实际上是比较严肃的,与本人的业务有点关系:去年7月,受一位局长启发,我在微博上发起了一轮投票:“坐在马桶上时,你手里捧的是书、报、刊,还是手机、iPad?”做了一个关于零散时间阅读习惯的微调查。很短时间内,有150多人参与投票,其中绝大部分是我日常工作、生活圈子之外的陌生人——如果不是通过微博来做,这个调查的对象很可能会局限于身边亲朋,没那么客观了。“手机”这一选项不出意料地得到过半选票,印证了我关于便携移动互联终端主导阅读趋向的猜测。

12月中,有同事发来一个关于心脏病突发时如何自救的PPT,让我广为传播。自救救人,善莫大焉!我把它做成图片发上微博,结果,有截屏为证:一昼夜被转发34023次,评论2181次!之后,热度渐退,但继续有人转发,有人质疑,还有医学专业人士出来答疑或确认,到年底正好半个月,直接间接的转发已超过6万。如果不是靠微博,很难想象以我区区个人之力做“传播”,可以传得如此之广。

但,凡事有利必然有弊,微博也不可能例外。

以我个人体验来说,首先,微博一鳞半爪、浅尝辄止式的阅读,三言两语、灵光乍现式的表达,固然可以练得你反应敏捷,言语简洁,但久而久之,却有可能使你的思维碎片化,肤浅化,失去其应有的深度和系统性。

其次,如果你关注的人不够多,你获得的信息量必然是有限的;但如果你关注的人太多,信息的质又得不到保证——那么多人在同时发声,其中真正有价值有趣味的声音,很可能被一片口水淹没。浓缩的并不一定都是精华,还有可能是残渣,你不得不费时费力,“渣”里淘“精”。

而时间和精力哪里来?很悲催地说,只能废寝忘食而来。其实我并不算是勤奋的“微博客”,两年多发了2000多条,每天不过两三条而已,有时工作忙起来,连着几天一条不发也是有的。但仍然有同事叫我“微博控”,为什么?因为上班时间当然不能“”,只好抓紧“枕上、马上、厕上”时间,于是,熬夜常过零点,视力越来越差,如厕……咳,不说也罢。“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身外之物。”叔本华这句话,我百分之百赞同。

那么,继续玩,还是从此戒掉?是个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