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为什么能考上清华?
(2011-01-10 18:37:35)
标签:
美少女作家蒋方舟清华高考人大附小 |
“美少女作家”蒋方舟7岁开始写书,先后在20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初中毕业时,她已出版7本书,高中时,又出版了两本书。
很多人以为她会像韩寒一样退学写作,但没想到,她不仅没退学,还考上了清华大学!
她是怎么做到的?
语文,靠的是大量阅读。
初中某一阵子,蒋方舟获得特赦——可以不做语文和外语作业。她的语文成绩,靠的是大量阅读,以及她独特的鉴赏能力和充分的领悟灵感。每学期语文课本刚刚发下来,蒋方舟会抢在老师讲课之前,花一两天时间,把所有课文看一遍。看完了,她还找人讨论:哪个作家很好,哪个作家很烂。
“聪明人从来不会被考试玩弄。”
她非常注重自己的赏析和判断,不被所谓“标准”限制。如果发现某个作家有价值,即使课本上只是简单引用了一句,她都会找来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阅读。
蒋方舟说:“考语文很简单,你一定要搞明白那个出题的人在想什么。”对于“如果鲁迅来参加高考,也不会及格”的说法,蒋方舟不同意,她说:“聪明人从来不会被考试玩弄。”
“数学,靠的是蛮干。”
对于数学,蒋方舟不相信除了做题外还有更好的方法。她上初中时“坚持”不做数学作业,后果是,数学成了她的绝对弱项,高中文理分班时,她数学只能考50多分,总分在年级1000名之外。
因为老师一句“爱不爱学习,就看爱不爱做题”,蒋方舟由从来不做数学题变为“狂做”数学题。半年内,她将数学从50多分提高到143分,总分从1000名之外提高到第8名。
高考前大半年时间,每天晚上,蒋方舟从6点多开始做题,晚自习后接着做。宿舍规定11点熄灯,她于是就挑灯夜战,每天基本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高考时,她的数学考了131分。
“我没有浪费我的智力和时间”
蒋方舟说:“我向来不相信跟人讨论作业题能讨论出个什么。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
“我没有一天不在研究学习方法。骗自己或者骗老师的学习方法——比如抄作业、赶作业、抄写课文、大声背书等等,只要自己意识到是低效率的,我就绝对不会做。”
她说,高考是另一种竞技体育,只承认成绩,既然参加了这个竞技,就要认可它的规则。“我是特殊的学生……但是我一直比较清醒……只要还在第一梯队,就有冲刺成功的机会。”蒋方舟说:“整个中学阶段,我想,我没有浪费我的智力和时间。”
上面的内容摘自今天《中国青年报》12版“成长”版的文章《蒋方舟:聪明人不会被考试玩弄》,作者蒋雪婕。这个“成长”版是《中青报》最年轻的版面,今天刚刚新鲜出炉,编辑是全国青联委员堵力。看到名字,彷佛又见到了堵力本人——人如其名:个性鲜明,令人过目难忘。
不过看文章时,我满脑子里都是另外一个人的影子:既不是蒋方舟,也不是堵力,而是我的宝贝儿子。摘抄上面的内容,并不是给我自己看的——高考对我而言早已经是“过去完成时”啦!但儿子刚上中学,我觉得蒋方舟的经验对他可能会有帮助。特别是“我没有浪费我的智力和时间”这句话,尤其让我动心。我多么希望,我的宝贝儿子在宝贵的中学阶段也不要浪费他的智力和时间。
其实如果单说高考,我有大把经验可以传授给儿子。当年高考,我是文科总分和语文单科双“状元”,英语比第一名只差1分,数学按150分折算的话也比蒋方舟的131分要高。但,儿子虽然是我生的,长得也像我,他却并不是我的翻版,甚至,很多方面他更像是我的反面:我是一个标准好学生,他,嗯,很多人也说他是“特殊的学生”;我认真,踏实,追求完美,他浮躁,贪玩,总是马虎大意;老师留的作业(以及大学时的论文),一周的作业我总是赶在一天做完,一两个月的作业我总是赶在一周之内做完,然后“无债一身轻”,去做我喜欢做的事,而儿子恰恰相反——他要留在最后的一天或一周再赶工……种种不同,加上近距离产生的“非神秘感”,使我不能指望儿子复制我的“成功”。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一天比一天更清楚,考了“状元”,并不意味着“成功”,我失败的教训也有大把:因为追求漂亮的成绩,因为追求标准答案乃至使自己成为“标准答案”,因为各科平均使力……我损失了冒险精神,损失了创造性和想象力,浪费了发展特长和个性的大好年华,因此在成年之后,沦为平庸的大路货。
其实我不希望儿子重蹈我的覆辙。
人人都夸儿子聪明。虽然不用功,每次考试成绩只是中不溜,但他在某些方面的才气远非我所能及。人大附小的校长曾经在全校的家长会上单独点名说到我儿子,说他是一个特别的学生,她永远忘不了他那双好奇的大眼睛,但公立学校要给每个孩子均等的机会,不可能给他特别的照顾和特殊的教育……现在,儿子又进了一所出了名的“管得严、成绩好”的寄宿中学,更不能奢望他在那里得到特别的照顾和特殊的教育。
所以我才觉得蒋方舟的经验非常宝贵。
是的,高考是我们这几代人都不得不参与的一场竞技,既然参与了,就要遵守它的规则,就不能不追求成绩。但我希望我的儿子在取得卓越成绩、将来可以上中国最好的大学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仍然能保持他好奇的天性,仍然能发挥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仍然能个性突出,仍然能拥有某项特长,仍然能让他的“天纵之才”恣肆奔腾——我希望儿子能够驾驭考试而不是被考试玩弄,我希望儿子的聪明才智和大好时光不被浪费,啊,一句话,我望子成龙。
天可怜见,哪一个父母不望子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