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张银行信用卡是96年办的,那时候申请信用卡的手续还是挺麻烦的,要向银行提供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详细填写申请表,还要对担保人进行资格审查,给的额度也只有5000元。3年前,另一家银行的业务经理主动找上门来,劝说我办一张他们银行的信用卡,填张表就可以,额度一下就给了30000。今年年初到欧尚超市买东西,看到超市过道的宣传板上说持某银行的欧尚红雀卡,在欧尚买东西可以积分和享受折扣,就又办了一张,手续及其简单,3分钟之内填了一张表,月收入一栏随便写,一周后,收到了卡,在没有任何资信调查的情况下,给了我15000元的额度。前些天,在公司楼下的小超市门前放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了个小箱子,箱子上赫然写着:办信用卡送现金100元,不禁瞠目:天下竟有这等事情?
据说在美国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收入不多,当旧信用卡的额度透支完了,他们就会找另一家银行申请一张新卡,透支新卡去还旧卡,而银行的业务员需要把卡放出去,完成自己的业绩,往往会配合申请人向银行申请更高的额度。这种游戏不断地往下玩,10个马桶9个盖的时候,另一个马桶用屁股坐住,问题还被掩盖着,当10个马桶只有8个或者更少的盖的时候,一切真相大白了,吃了香的喝了辣的是申请人,买单的是银行。兜里没钱的时候还会有几个人在乎信用。
朋友一家移民到加拿大,有地产商找上门来,劝说他们买房子。朋友说:房子太贵买不起。地产商说:你买了之后一定升值,你看这两年房子已经升值快1倍了,你的房子升值了,就会有银行来借钱给你,或者你可以买一份20年的保单,把保单抵押给我们,你现在只需要交1年的保费,就可以住属于你自己的房子了。朋友听呆了。
有一个金融家说:借钱给那些能还钱给你的人。
美国的银行忘记了,我们的银行正在忘记。
有人说:欧美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但愿明天永远是明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