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且来读图 |
昨天去开发行的会。落座之后一看,几乎没一个认识的。
让各单位介绍情况,我说我前几天刚刚开始管发行,也没啥好说的。
但是因为一直做采编,可以从采编的角度说几句——刚才齐局长说做增刊要像做书一样好好做,不能像编杂志那么漫不经心的,我要声明一下,我们编杂志每一期都是精心精意的,从来没有漫不经心过……(齐局长笑道:我说漫不经心是指外面的人,咱们在座的都很认真的,呵呵。)
从采编角度看,首先是咱们这些杂志的定位不明确,《人民画报》也好,《今日中国》也好,《北京周报》也好,都是外宣刊物,都是综合性的,都是面向所有人的……所有人都可以看,也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不看。
而且,我们的杂志是以公众阅读为主,大部分是单位、图书馆订阅。我们去年做读者调查,有个读者在“传阅量”那里特意写了一句话:“我是某某图书馆管理员,《人民画报》很受欢迎,每期有200人以上传阅!”但是200人以上传阅他也只订一份啊!更严重的是,我们不知道那200人都是些什么人啊——做采编的不知道是编给谁看,做推广发行的不知道应该向谁去推;你都说不清楚读者是谁,又怎么指望广告商在你的杂志上投放广告?大家都是在无的放矢。
再者,我们的刊物都有50年左右的历史了,《人民画报》人人都说是“金字招牌”,可是无论你做什么,怎么做,这个“招牌”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都是根深蒂固的:它是政治性的,是做正面宣传的。这样,我们放到市场上就很难被认可。比如说,《人民画报》和《中国国家地理》做了同样的内容,甚至有人比较之后说我们比他们做得好,但是放在市场上,人家肯定买《国家地理》不买《人民画报》。
最后,正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年历史了,订阅画报的,很多都是多年的老读者。这些老读者不可避免地在渐次退出,我们必须争取年轻读者。采编方面,我们这几年也在努力向年轻人靠近,但是,我们靠近人家,人家不肯靠近我们啊!年轻人根本都不知道《人民画报》了!再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整个世界,年轻人普遍在远离报刊,以网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主要的娱乐方式,那么报刊发行量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无论怎么看,发行都很难啊……
让各单位介绍情况,我说我前几天刚刚开始管发行,也没啥好说的。
但是因为一直做采编,可以从采编的角度说几句——刚才齐局长说做增刊要像做书一样好好做,不能像编杂志那么漫不经心的,我要声明一下,我们编杂志每一期都是精心精意的,从来没有漫不经心过……(齐局长笑道:我说漫不经心是指外面的人,咱们在座的都很认真的,呵呵。)
从采编角度看,首先是咱们这些杂志的定位不明确,《人民画报》也好,《今日中国》也好,《北京周报》也好,都是外宣刊物,都是综合性的,都是面向所有人的……所有人都可以看,也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不看。
而且,我们的杂志是以公众阅读为主,大部分是单位、图书馆订阅。我们去年做读者调查,有个读者在“传阅量”那里特意写了一句话:“我是某某图书馆管理员,《人民画报》很受欢迎,每期有200人以上传阅!”但是200人以上传阅他也只订一份啊!更严重的是,我们不知道那200人都是些什么人啊——做采编的不知道是编给谁看,做推广发行的不知道应该向谁去推;你都说不清楚读者是谁,又怎么指望广告商在你的杂志上投放广告?大家都是在无的放矢。
再者,我们的刊物都有50年左右的历史了,《人民画报》人人都说是“金字招牌”,可是无论你做什么,怎么做,这个“招牌”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都是根深蒂固的:它是政治性的,是做正面宣传的。这样,我们放到市场上就很难被认可。比如说,《人民画报》和《中国国家地理》做了同样的内容,甚至有人比较之后说我们比他们做得好,但是放在市场上,人家肯定买《国家地理》不买《人民画报》。
最后,正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年历史了,订阅画报的,很多都是多年的老读者。这些老读者不可避免地在渐次退出,我们必须争取年轻读者。采编方面,我们这几年也在努力向年轻人靠近,但是,我们靠近人家,人家不肯靠近我们啊!年轻人根本都不知道《人民画报》了!再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整个世界,年轻人普遍在远离报刊,以网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主要的娱乐方式,那么报刊发行量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无论怎么看,发行都很难啊……
前一篇:看着心爱的人慢慢变老……浪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