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2025,粤港澳欢迎你!
在教练和队友的帮助下,广东队员刘诗雯终于在镜头前流畅地用粤语完成了宣传词,随后她做了一个挥舞的庆祝动作。尽管前乒乓一姐这次只拿到单打第三,但丝毫不减她的超高人气,在赛场内,混合采访区,经常有来自澳门、香港的记者或队员提出合影要求。网上甚至流传着一张香港队员和她击掌后飞奔的照片,其面部表情被戏谑为“摸了五百万彩票”。
由于年龄、伤病等因素,刘诗雯估计很难出现在四年后的粤港澳全运会赛场,但以年轻队伍出战的香港队,受她鼓舞且参赛的,一定不少。
很多人将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定义为里程碑的时刻,认为其作用堪比港珠澳大桥通车。实际上对于全运会自身来说,三地联办的尝试,有可能挽回其日益衰微的鸡肋形象,重获新生。
首先,粤港澳全运会,有助于厘清全运会的定位。
作为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运动会,全运会在中国竞技体育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充当着“指挥棒”“风向标”的角色。从最初带有鲜明的国防体育烙印,逐渐发展为全面与奥运会接轨,维系全运会发展的主线就是“全运练兵,奥运夺金”。
尽管这句略显豪迈的口号曾在一定时期夯实了中国代表团的人才储备,也推动了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赛场取得佳绩,但由于和地方体育局关系过于紧密,全运会赛场一度丑闻横行。体育总局近年来曾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取消全运会奖牌榜、金牌榜等排名,增加群众性和青少年赛事等,但由于诉求不清,加之不少项目没酝酿成熟就匆忙上马,使得赛事混沌不堪,甚至催生出奥运联合队这样的奇特组合。
或许粤港澳联办全运会,提供了解决的契机——依赖三地的体育文化优势,全运会将焕发生机与活力。
比如,将足球比赛放在足球文化浓厚的广州以及“足球之乡”梅州进行,东莞举办篮球比赛,帆船、赛艇、高尔夫等安排在深圳等,武术赛事或可放在佛山、江门等武术之乡,全运会的深度和广度将大大强化。同样,如果将马术、排球、跳水等赛事放在香港,澳门方面承办拳击、搏击等比赛,也将极大地推动和展示举办城市的体育文化,充分展现大湾区群众体育的发展。
其次,粤港澳全运会,有助于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群。
在中国体育序列中,低调务实但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一直是比较独特的存在。
一方面,他们能将自身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短跑到跳水,从篮球到足球,广东一直在竞争中牢牢掌握话语权。另一方面,其量入为出的人才引进策略,和地方借鸡生蛋的举措,也得以补强以往体育的短板。此前,他们曾四次位居全运金牌榜首就是明证。而在举办大型综合性赛事方面,广东也是经验丰富,从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亚运会、全运会等都获得了赞誉。
和广东等抢眼表现相比,香港和澳门近年也屡有突破。从奥运会、亚运会到全运会赛场,港澳军团,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以本次全运会为例,广东队以54金32银56铜的佳绩位列金牌榜第二,香港队获得了2金5铜,在击剑、自行车等领域表现亮眼,而代表团总人数达到152人的澳门队,也终于在男子空手道上实现奖牌零的突破。
作为老大哥的广东,将借助全运会联合举办契机,辐射临近的香港和澳门,从而激活当地的体育资源。实际上,本次全运会的港澳队之所以表现抢眼,中国代表团提供场地、教练等的帮助也是一个因素。
第三,粤港澳全运会,有助于打造国际级顶尖品牌赛事。
在中国体育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京津冀还是长江流域、大湾区等区域,都没有形成从全民体育到职业体育的聚集效应。打造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这种职业体育俱乐部星罗棋布的国际级顶尖品牌赛事,一直停留在体育人的美好想象阶段。
但这一次,梦想可能要照进现实。
粤港澳三地中,广东的市场纵深度和产业完备度突出,香港的科技研发和国际化优势明显,澳门在发展多元化产业布局,三地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年轻的人口结构与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区域化、国际性的顶尖品牌赛事提供了可能。而粤港澳人务实与职业的特性,将为国际级顶尖品牌赛事落户提供澎湃的动力。在中国职业体育发展中,恒大的足球队、东莞的篮球队甚至香港的自行车队,在国际化、商业化以及明星化等方面,都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粤港澳的赛事,曾铭刻了一代人的记忆。1979年1月,在越秀山体育场举行的首届“省港杯”足球赛,成为粤港两地在经济、文化、亲情等方面交流的平台,也在港澳地区与内地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随后,省港杯拓展到篮球、乒乓球甚至羽毛球赛,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各体育赛事奉为圭臬。只是由于客观原因,省港杯最后没有能维持下来。
46年后,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粤港澳为全运会联手,为新品牌赛事提供了可能性。一个发端于大湾区的创新赛事、活力赛事、国际赛事,正阔步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