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分类: 体育 |

来东京前,跳水梦之队存在感不高。
一方面,人们脑海里一闪而过的,是厉害到无法复制的夺金效率。东京奥运会场,这支队伍已豪取了7金5银,单人项目包揽金银牌。而追溯他们的奥运会征战史,2016年里约奥运会7金2银1铜,北京奥运会7金1银3铜,让其成为当之无愧和乒乓比肩的王牌中的王牌。
但另一方面,尽管一代名媛郭晶晶坐镇裁判席,但人们不得不承认,提及跳水队,往往是繁多却无法准确地叫出人名的冠军群体,略显单薄的人物故事,还有他(她)们对媒体三句半式的简短回答。比对隔壁的胖胖球,无论是当总教练还是主席,都能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娱乐运动。市场赛事风生水起的结果,是给国球增添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但这种预设的立场是否真的正确?是我们习惯性的夺金审美麻木,还是因为他们在社交平台不够活跃而选择性无视,亦或是,一些习惯性的偏向给了我们想象的翅膀?
翻开中国跳水队过往的历史,这里曾经承载着激动了几代人的光辉岁月,这里曾走出过一代代的超级明星,从高敏时代的寂寞无敌,伏明霞在西方话语世界中激起的巨大水花(美国时代杂志曾为她预留封面),再到“亮晶晶”所缔造的广告时代。这每一个名字,都让人心驰神往的显赫过去。
不过,由于当时传播手段和大众话语环境的不足,跳水队的明星效应并没有及时转化为市场优势。但人们关注到的一个现实是:由于兼顾美感、话题性和挑战属性,跳水也一直担当着文体跨界试水的重任。2013年两档热门真人秀《星跳水立方》和《中国星跳跃》节目,曾掀起收视的狂潮。而随后和水立方合作打造的跨界音乐剧,也是跳水界出圈的尝试。当然,职业联赛也不缺乏——从FINA(国际泳联)一口气将4站世界杯比赛中的两站设在中国到中国跳水职业联赛。如今跳水赛中的鞋滑稽表演环节,都是源自当时的尝试。
是什么时候开始着重辉煌的断层呢?大概是进入到互动互联网时代,跳水队的诸多冠军们似乎都远离在社交媒体平台之外,远离人们的视野之外。
直到东京奥运会的时候,人们才突然发现:哇,这个队伍始终拥有高颜值、好身材和上佳的竞技成绩;哇,他们有这么多的话题;哇,这些男神女神的故事线似乎不逊于任何的其他冠军。
零水花少女全红婵——当下00后一个励志的榜样,穷人早当家的典范。14岁,当其他小伙伴拥有幸福而欢悦的童年,待在父母和社会购筑的蜜罐里的时候,3个月前刚学会全套动作、只有1米43的她走上高高的十米台。而3个满分动作,466.20分的成绩赢得金牌实力圈粉(包括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跳水队教练都抢着和她握手)的背后,是她笑中带泪的表达,是她武艺超群却又不谙世事的懵懂,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只会说不”的天才少女伏明霞的影子!我们欣赏她压水花的绝技和优雅,以及成名之后的质朴、生命力。我们也尊重每个有梦想的个体——即便女台选手如同流星般的短暂辉煌时期,即便她可能遭遇生长发育期,即便她要遭遇人生续集的挑战,但,有爱的力量,体育的力量,一定不会太差!
三十而已再出发——在女子3米板决赛后,30岁的施廷懋、王涵脚踝的绷带火了。其实,这不过是她们职业生命中无数细节的一小块。更多的人从大姐大施廷懋身上,窥见了这个女皇堆积项目的秘密,还有传承:通过水滴石穿的坚守,通过修道士一般的对自己的严苛,通过对抗艰难的努力,施廷懋已在不动声色地超越师姐郭晶晶,连续两届蝉联了奥运会单双人金牌。而站在她身边那位新人王涵,竟然也已年过30,原来她一直是队伍中那个第三人。因为梦想,她熬过了郭晶晶,熬过了吴敏霞,熬过了更为年轻的何姿,终于站在了女子双人和单人的领奖台上。在冠军扎堆的这个团队,可以想象她18年的坚守,18年的病痛,18年的艰辛与彷徨。为美丽的梦想守候着的她们更难得是有一份年轻的心态。这对60岁组合说,人生才刚刚开始呢。
谢思埸的哭泣——在中国跳水队,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很多的情感都被置放在他们风轻云淡的动作里,在水面之下。但在拿到了男子3米板之后,25岁的广东小伙谢思埸哭了,哭得肝肠寸断。人们理所当然地想到的,是他因2014年脚腕骨折和2016年腿伤复发的两次手术(脚上多了两根钢钉和一根锚钉),是因为错过里约奥运会圆梦东京的感慨,又或者是奥运延期后竞技水平下滑之后的心态重建。但事实的真相是,他是想起来今年6月份刚刚过世的教练吴国村,“脑海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跟我说话,就是吴指导,就感觉他好像一直在提醒我。”为这份深埋于水下的情义江湖而点赞。
其实走进跳水队之后,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故事,这样感人的细节。或许我们应该更新我们的一些观念,拨除现实和现象力所编制的迷雾。当然对于跳水人来说,除了像大国工匠一样雕琢自己的技术,也不要忽视一些社交平台的表达。
中国跳水,完全有这个破圈的能力,也有重构明星、话题影响力和赛事的壮志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