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滕海滨:奏国歌启动得打颤,那7年如此煎熬。

(2010-11-14 13:04:42)
标签:

体育

分类: 体育

亚运会夺冠之后,滕海滨在博客里晒了自己的奖牌。他形容自己听着国歌声“激动得直打冷颤”。很少有这个小伙子这么外露的时刻,从雅典的地狱天堂之旅,到北京奥运会的看客,你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在这个金牌扎堆的队伍熬上了7年。  

本文刊于最新一期《体育画报》 记者胡金一  

 滕海滨:奏国歌启动得打颤,那7年如此煎熬。
有点李宁当年体操王子的味道。

7年前的阿纳海姆世锦赛,滕海滨也是最后一个上场。带着一个新人的好奇与忐忑,他站在单杠的前面。师兄们在不远处望着他,上杠、大回环、转体、正掏、腾跃,240厘米长的单杠上,他仿佛翻越了沧桑、起落,转过了喜悦、悲伤,一个直体旋720度落地,他死死地钉在了垫子上。

转过身,他看见鹿特丹的阿霍伊体育馆里,年轻的师弟们击掌相庆。

但残酷的岁月不会是简单的“穿越小说”,我们终究要把中间的7年补齐。这7年,是滕海滨一次次掉下器械,一次次失败,白色的绷带,空荡荡的训练房和失望的眼神。10月29日下午,向《体育画报》谈起那段岁月时,他总是说:“记不清了”、“我忘了”。

 “有些不开心的事情,我会提醒自己不要想起来,希望能够真忘了。”滕海滨补充。

 

    但正如无法忘记在阿纳海姆第一次成为世锦赛冠军时的兴奋一样,他又如何能忘记雅典和北京的伤心。“在雅典,我和肖钦住一个屋,预赛他失误了,睡不着觉,我就陪着他看月亮、聊天。团体决赛,我比砸了,他又陪我坐了一个晚上。”滕海滨说。

    但肖钦在团体决赛之后就没有了比赛任务,伤心的他可以不吃不喝,躺在屋里不见人,但滕海滨仍然要参加单项比赛。于是,他每天仍然还要去训练,即使食不甘味也逼着自己塞饱肚子,走在路上随时接受别人的安慰和鼓励。

终于等到8月22日,奥运会第9个比赛日,滕海滨完成了一套干净、标准的鞍马成套。等待打分的30秒,他就像是个做错事的孩子,安静地站在总教练黄玉斌的身边。

9.837分!虽然他只赢了罗马尼亚老将乌兹卡0.012分,但这却是中国体操队在雅典奥运会开赛以来的第一枚金牌,也是“梦之队”在雅典的唯一的金牌。

经过混合区时,有人问滕海滨这枚金牌是否能够弥补团体失利的缺憾,他摇了摇头,“这枚金牌改变不了之前的过失。我的失误(他先后在团体赛中三次出现失误),让队员们4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话没有说完,他就转身默默地走向休息室。或许那一刻他也分不清自己是功臣,还是罪人。

    那天晚上,滕海滨告诉自己还有未来,“北京奥运会,我们一定会把男团的冠军夺回来。”这是他从雅典回来的那段时间,接受采访时经常说的话。

4年后的北京,中国男子体操队不负众望地从日本队手中夺回了男团金牌,只是那个时候,滕海滨却成了坐在电视前的观众。

“感觉挺复杂。一方面中国队拿下来,特别替大家高兴;另一方面,想到自己,也挺失望的,那种感觉就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了。”滕海滨回忆说。

体操队备战北京奥运会是从雅典回来之后的第一天开始的,而滕海滨对于北京奥运会的准备就还更长些,2001年申奥成功时,他已经是国家队的队员了,“当时就想着到2008年的时候,我的年龄应该处于运动生涯黄金时期。我觉得我就是为北京奥运会准备的。”

但距离2008年的时间越来越近,滕海滨却发现他距离奥运会却越来越远。

    根据北京奥运会团体比赛6-3-3的赛制,虽然滕海滨在单杠、双杠、鞍马三个项目上有一定的实力,但在当时人才济济的男队中,他的单项能力算不上出类拔萃。而连续出现的膝盖、韧带的伤病,让滕海滨无法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训练,每天他还要抽出很长的时间冰敷水肿的膝盖。

    2006年世锦赛之后,总教练黄玉斌抽调了北京奥运会的预备队员一起训练,滕海滨也在其中。“其实那才是最痛苦的,因为明明知道自己上不了奥运会,还要和那些能打奥运会的人一起训练,累是一方面,心里痛苦是另外一方面。有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意义在哪里。”

每一次,出征世锦赛的大巴在天坛公寓门口出发,滕海滨都在送行的阵容当中,北京奥运会的那一次,女队的替补何宁、庞盼盼都在大巴开出训练局大门口的时候哭了,而滕海滨只是默默地站在那,然后很快就消失在了人群中。

“当时也很难过,但是很久之前就知道自己上不了了,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所以当时说难过,也其实没那么外露。”

昔日的落难兄弟肖钦坐上大巴,住进奥运村,也有了新的同屋队友陈一冰。鞍马决赛的那天肖钦一样夜不能寐,而准备吊环决赛的陈一冰早已酣然入睡。

 

……

    北京奥运会后,滕海滨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尽量不想体操,也不去想未来,就是在家陪父母,和朋友出去玩。”

再次回到体操馆已经是2008年的年底,滕海滨问自己还要不要练?

“其实我一直都抱着一个希望,希望中国男团能带上我,我的实力也不是那么差吧?”训练仍会因为伤病磕磕绊绊,滕海滨拖着他动不动就会水肿的膝盖,决定留下来。

“如果那时候我走了,即使我是奥运会的冠军,也是个失败者,我不想灰溜溜地离开。”

蛰伏7年,滕海滨再次亮相的时候,他已经成长为了一名全能选手,这次世锦赛他也是第一次进入了全能决赛的名单。“海滨协调性好,有成为全能选手的可能。杨威退役之后,国家队全能这一块也比较薄弱,将来团体赛推行的5-3-3赛制,需要运动员更加全面。”主管教练白远韶说。

想到以往滕海滨十分薄弱的吊环,全能选手之说实在令人难以信服。

但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滕海滨便频频出现在国内全能赛场的领奖台上,2007年和2008年两届全国锦标赛连续收获第三名,2009年全运会预赛,滕海滨曾拿到了全能资格赛第一,9月全运会正赛上,他又战胜了杨威钦点的全能接班人冯敬、冯喆,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全运会夺金那天,他比雅典夺冠的晚上似乎还要激动,他哽咽着说:“我很久没有尝过拿金牌的滋味了,这对我确实非常重要。我很久都没有真正高兴过了。”

“海滨的两个膝盖都做过手术,韧带也受过5次伤。”白远韶深深地拥抱了从单杠场地走下来的他,虽然他知道只要滕海滨能顺利完成单杠成套,冠军就是他的,但是他也知道单杠承载了滕海滨一直难以走出的噩梦,每次弟子走向那块场地,他都会暗自捏一把汗。

然而2010年10月22日,鹿特丹世界锦标赛,单杠仍然是决一雌雄的场地。先结束比赛的队长陈一冰死死的盯着打出分数大屏幕,“以前,自、鞍、吊、跳比完了,差距就能明显拉开了,可这次一直到单杠比赛,我们和日本还在争,谁失误谁就out。”陈一冰说。

单杠预赛下法出现失误的滕海滨,按照原计划应该是第一个上场的,赛前教练告诉他被调到了最后一个。在张成龙、冯喆顺利完成比赛的基础上,只要他的单杠得分超过13.772就可以帮助中国队获得冠军。

但是在高压的比赛下会发生什么,谁都心里没底。

“赛前,其实我也想过最坏会发生什么,但大家都这么信任我,我必须不辱使命!”下法站稳的那一刻,滕海滨觉得他已经记了那些令人难过的往事。

 

“我到鹿特丹之后得了肠胃炎,比赛前一直都是吃面条、喝汤,夺冠那天晚上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特别高兴,我想不管了,大口吃肉吧!”不知道是不是精神作用,大餐之后他也没有觉得不舒服。

当晚,回到房间里,他恭喜了自己的同屋张成龙,后者是中国体操队新科世界冠军,他能了解张成龙的那种新鲜的兴奋。“12点,我就躺在床上了,那种感觉好像睡了,又好像没睡,迷迷糊糊的,想起了很多事。”

双杠银牌,全能第11,是他在个人单项上的最大成就。

滕海滨想起7年前的阿纳海姆,18岁的他脖子上挂着世锦赛团体冠军那枚沉甸甸的金牌,当时的体操中心主任高健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脸,笑眯眯地说:“孩子,这只是个开始。”

还好,他没有让那个画面定格为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