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琳的后偶像生活:喜欢动物世界,教练就像自己的母亲

(2010-09-13 09:44:52)
标签:

体育

分类: 体育

转发

本文刊于最新一期体育画报。

 

 “日照水运会只是一次练兵而已,”9月6日,北京队所在的木樨园游泳馆,站在记者面前的张琳一字一句地说。

在日照,每天有络绎不绝的志愿者拿着2010年水上运动会秩序册找不同的记者追问张琳的行踪,就连游泳馆的运行主管也加入到这个阵容。不过,张琳似乎要和大家玩一个“躲猫猫”的游戏:身为中长距离选手的他,只参加了9月1日的男子50米自由泳预赛(他以24秒44的成绩无缘决赛),随后又放弃了9月2日的100米自由泳比赛,便消失在记者和志愿者的视线范围中。

“一切都有些突如其来,”他像在说自己在日照的决定,又像是说自己的手。那是一张粗大的手,布满了在2009年世界锦标赛后上昆明高原训练时惹上了湿疹。因为天天下水训练,总也好不了,张琳偶尔用药膏抹一下就不再管它了。

 

在2009年7月30日夺取800米自由泳金牌的罗马之夜后,他的生活开始变得“突如其来”:他席卷2009年度各种奖项,各种拍摄、广告和社会活动也纷至沓来。这种热度甚至持续到2010年,近日,由门户网搜狐发起的中国“最具偶像人气指数&最具商业价值潜力”的体育明星调查中,姚明、张琳、刘翔位列前三甲。有媒体甚至预言:中国在由姚明和刘翔领衔的“两巨头时代”,进入到“三大天王时代”。

“没有这么夸张吧,至少我还没有像刘翔他们那样出不了门的地步,”张琳开着玩笑,“另外,我不太喜欢张扬,不喜欢出现在明星的秀场,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

“我还是以训练为主,不喜欢自己的训练节奏被其他事打乱,”他补充。

尽管有着自己的处事原则,但他偶尔还是会被一些事情打乱节奏。网上有偏执的网友骂他、指责他,还有人把他前几年和名模兽兽合影之事拿出来说事。“刚开始有点生气,觉得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的运动员生活,但过了一段时间,我也就坦然了,教练也说,不用理它。”

在繁忙的日子里,他靠更新微博抒发情感。进入他的微博,发现关注范围包罗万象,有时政的,地震的,还有分析京骂的,但更多的是涉及他生活的点滴感触,包括在新东方的英文学习,菜鸟级的《星际争霸》、对IPHONE4手机的期待,迪克兰演唱功力分析,还有对《婚姻保卫战》、《媳妇的美好生活》等电视剧的观感。

 “每天不更新,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他说。

在房间里,他的电视频道经常锁定在《动物世界》、《国家地理》等。他依然喜欢从新浪读书频道那里看书。有记者曾描述,他的床头有本《易经的奥秘》。记者随手翻起,上面还有张琳做的笔记———“39-42页写的故事很好!”

“《易经的奥秘》上半年看完了,”他笑了笑,“书看完,我总喜欢瞎划几笔。”

陈映红认为,一个小孩能喜欢历史,安静下来看书,对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好处。但张琳觉得,自己人生观的塑造,和陈练在三个阶段对自己的打造有关。

 

确切地说,是和三个故事有关。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00年刚进国家队时,正处于青春期的张琳希望像其他小伙伴一样拥有一台手机,但当时陈映红规定:小队员买手机必须要告诉她,晚上10点睡觉时必须上缴。张琳就骗妈妈说陈练同意买手机,结果得到妈妈支持。结果这事很快被陈映红发现,并找来张琳盘问。开始时,张琳还矢口否认,后来才和盘托出。

“陈练立刻就电话叫来了我妈妈,当着我妈妈的面打我屁股。我妈妈在一边拍手,说打得好,说谎话的孩子就该打。这一次,我彻底长记性了。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及时和教练说,”张琳如今回忆,“陈练不希望我说谎,尤其是我当时正处于青春期,如果管不住的话,说不定就一直在二流队混下去了,现在早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2005年。那是张琳职业生涯的瓶颈期,训练不够积极,而这一年的南京全运会,陈映红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

“医院里等着她签字,而她还坚守在赛场上给我们掐表计时,那可是她父亲的生命啊。”一想到这事,张琳有些控制不了,眼睛里眼睛里泛起了泪花,“什么是敬业,教练给我做了表率。”

正是这种震动,在2007年张琳赴澳大利亚集训时能忍受各种痛苦,每天超负荷地运转。

“国外训练很艰苦,陈练每天也是超负荷运转。而我们休息时,她还要出去给我们买菜、做饭、营业配餐、还要做按摩和肌肉拉伸。”张琳感慨。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今年上半年从美国训练归来的航班。陈映红用多年来的飞行里程累计换了一张银卡,得以享受坐头等舱的待遇。但她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张琳。“陈练说我个子高,坐经济舱不舒服,让我好好地休息。其实我知道,她自己的睡眠质量也不好,总是在琢磨训练。”

在现任北京游泳队领队刘洵岚看来,正是陈练的忘我才造就了自己的今天。她感慨到:“从2000年9月张琳和其他20多个苗子来到她组里试训至今,两人携手了10年,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真的来之不易,尤其是她作为女教练。”刘洵岚自己也有孩子,更能理解陈映红对家人的愧疚,“她常对我说,常年在外面训练比赛,最愧疚的就是无法照顾儿子。”

张琳,已经把自己当成陈映红的另一个儿子。他和教练沟通无障碍,和家人也始终每周至少两次的电话,他给自己网名的起名叫“我爱我家”,就是感谢陈映红给自己的爱。

 

“陈练,我开练了啊”,9月6日,木樨园游泳馆,在看到陈映红点头后,他一跃而下。

看到师徒配合的场景,我想到一年前差不多这个时候,一场盛大的庆功会正在举行,这里云集了全国各地的媒体。但现在,一切已经成为过眼烟云。

“2008年奥运会银牌,2009年世锦赛金牌都已经过去了,对张琳来说,今年的目标是检验新技术,为未来做准备。”陈映红说。

在8月份结束的泛太平洋锦标赛上,张琳获得两块铜牌,最让陈映红满意的,是张琳的新技术得到了锻炼。“美国欧文市的时差和北京相差15个小时,一般来说至少10天来调整时差,我们到了后的第三天就开始比赛,”她说,“不过张琳的技术没有变形,很舒展,也就是我们专业常说的手里特别有水,他自己也不觉得累。以前一旦累了,就成空划动作了。”

在陈映红看来,当今世界泳坛的自由泳技术,不是光靠胳膊和腿的力量,还要靠肢干的力量和身体转动。2009年罗马世锦赛后,看到了和其他选手的差距张琳主动要求改技术,陈映红就在他的身体条件基础上逐步改进技术。“他是比赛发挥型选手,只要训练到了,比赛前体力调整好,就没有比赛掉链子的时候。”

张琳在国外俱乐部的表现,还提升了中国游泳的整体形象。

在熟悉的澳大利亚丹尼斯教练手下训练,他连连追问陈映红:“这是张琳吗?半年没见,技术这么漂亮啊?”

来到美国训练时,戴维·萨罗不止一次指着张琳跟手下的队员说:“你们服了吧?张游得比你们都快,你们谁能有他这样的技术?”泛太平洋比赛期间,萨罗主动找到陈映红,“你们什么时候再来我这里训练啊,我强烈欢迎!”

在张琳师徒看来,留洋这条路必须继续下去。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去美国,2011年7月的上海游泳世锦赛后去澳大利亚都在计划之列。张琳指出:“在美国训练,强调的是力量和速度训练,而且同池训练的高手很多,包括奥运冠军迈卢利和日本蛙王北岛康介等,每天都像是在比赛。在澳大利亚跟丹尼斯训练,突出的是技术和中长距离训练,一切环境都非常熟悉,很适应。无论在哪里训练,都是陈练根据我的情况进行调整,找到最佳负荷点。”

 

说起亚运会,一个老对手的名字反复出现在张琳眼前——朴泰桓。韩国媒体正在渲染朴泰桓在广州亚运会力争实现三金的梦想,希望2006年多哈亚运会那样让张琳喝“洗脚水”。

但在张琳师徒看来,朴泰桓今非昔比,张琳也是如此。

“泛太平洋比赛,感觉他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他很魁梧,现在没有那么壮,动作也失去了以往的轻飘感和轻松感,当然他的速度和力量有所增长,”张琳说,“我们觉得,朴泰桓还没有恢复到北京奥运会夺金时的最佳身体状态,。”

陈映红也同意弟子的观点。“他今年在澳大利亚训练了三个月,教练是以训练短距离选手而著称的鲍尔,因此他的速度方面有所提高,200米自由泳表现不错。而且就我们所看到的,朴的一切训练都是按照鲍尔的计划进行的,没有韩国教练参与。”

“朴泰桓很有礼貌,见到我们很友善地打招呼,他一直是这样。”陈映红补充。

2009年张琳崛起,却映衬了朴泰桓的下滑,陈映红认为这是任何选手都会遇到的低谷。“一方面是朴泰桓的训练完全由外国教练负责,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另一方面是北京奥运冠军的光环太亮眼了,让他在韩国备受追捧,过多的社会活动让他无法正常训练,无法认清自己的实力。但是喧嚣过后,还要靠比赛来证明自己,不能吃老本。去年世锦赛的表现让他意识到了这一点,立即调整自己,到澳大利亚训练,都证明了他很有头脑。这段经历对他的成长很有好处,这也是高水平选手必经的一个过程。”

相对来说,张琳每迈出一步都有曲折,“张琳并不是一夜成名,他对待成绩和荣誉他很理智。张琳在获得罗马世锦赛冠军后,还是和以前一样谦和。就连我们回到澳大利亚训练,丹尼斯见了都夸他,还和以前一样,一点没有长脾气,端架子什么的。老丹特别高兴,这是运动员心态成熟的表现。”陈映红说。

 

广州亚运会上,张琳将参加200米、400米和1500米自由泳以及接力比赛,在展望目标的时候,张琳提到了,“我和朴泰桓不相上下,我有信心战胜他。更何况,我的终极目标是奥运会和世锦赛,而不是这次亚运会。”

另外,他还有一个目标,就是领军人物的身份,重振中国男子游泳。

 “日本男子的整体实力比我们强,而我们中国男子只有个别项目可以争取金牌,我一定会调整好自己、全力以赴。”他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