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亚运会冷与热

(2010-07-29 08:56:33)
标签:

体育

分类: 体育

    广州亚运会倒计时100天搞得风生水起,不过,有了北京奥运会的尖峰体验之后,人们对这个今年最重要的本土赛事已经提不起胃口。我以曾经辉煌的中国体操队和曾经不招人待见的高尔夫为切面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二十年,人们对专业体育的认知正在日趋理性和成熟: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的大事件,退役的李宁和当红的黄玉斌、李敬吸取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张连伟和他的同伴们则仰望这些星空,可能高尔夫是什么,那时候国人很少有人。但二十年后的今天,一场高尔夫亚运会的选拔都能吸引这么多人的目光,而中国高球第一人张连伟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高尔夫球会举行的夏令营,也吸引了包括中央台、新华社、新浪网、体育画报(不好意思,这算不算自我炒作)等中央级媒体的关注。相比较而言,依旧吸金大项的体操,早已让人提不起兴趣。

   这二十年,真是让不少的改变发生了。本文刊于最新一期财新网体育专栏,未删减。

亚运会冷与热

  7月底,寂寞的山东南山迎来了不少形色匆匆的赶路者。他们中,有媒体(除了中央台、中国体育报等媒体,还有法国电视台的洋面孔),有领导,国家队教练,也有不少紧张的家长。

    这在以往,是很罕见的。但没办法,一项“2010年亚运会国家队选拔赛”在此进行。由于高尔夫将于2016年进入奥运会大家庭,加上亚运会承担着为奥运会练兵的功能(亚运会规定必须是业余球手参加比赛),因此很多家长认定,这是改变孩子命运的惟一机会。

  选拔赛共分四场,南山是最后一站,20多天的比赛对任何人都是煎熬。许多家长请假“打全场”——队员王明皓的爸爸就是充当球童,妈妈负责后勤;队员支上的家长则实行“半场轮换制”——前两周爸爸跟着,后两周换成了妈妈。

  由于此前的集训长达一年,所有集训队员都选择了休学一年,在美国留学的王欣甚至中止了大学的学业以及上百万的高尔夫学校教育。

  “雷声终于大了起来,”在千里之外的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高尔夫球会,中国高尔夫第一人张连伟也关注着这个比赛。他也在着手一个选拔,为8月9日开始的“张连伟杯”青少年高尔夫邀请赛选拔人才,但与南山的刺刀见红相比,“张连伟高尔夫夏令营”多了几分快乐甚至童趣,宣传文案上写着:张连伟大哥陪你玩七天。

  作为中国征战亚运会的前辈、前几届中国队教练组组长,张连伟还对一些海外归来的球手的表现很失望,认为“他们以为自己是外国人,以为比别人高”。他的最好成绩是1994年亚运会个人亚军,至今无人超越。他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最近正忙着举办青少年比赛、训练基地等。

  为了备战1990年亚运会,张连伟和郑文君、肖成汉、程军四个男队员得以提前几个月到北京集训。

  队员中,有为亚运会公派日本三年的,但在珠海球会打杂的张连伟显然不在此列。球杆,球服没有不说(球也只能去水塘里摸客人打进去的),没有固定的打球时间(只能在客人离开后进行),每天被日本管理人员又打又骂才是最让他郁闷的。

  但到了北京后,良好的饮食让他和队友都重了二十多斤,“连杆都挥不动了”。而额外的补药,则让他们鼻血直流。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他们第四名。在亚运会,没有媒体报道和关注他们,他们也像普通粉丝一样,追逐那些焦点。

  6月底的李宁换标新闻发布会现场,由于涌进了体操、跳水、射击、乒乓球、羽毛球五支金牌国家队掌门,而变得热闹起来。

  现场的问题大多冲着中国羽毛球队的个性总教练李永波和他的得意弟子林丹而来,中国跳水队掌门周继红也受到一些追问,主要是关于郭晶晶是否在亚运会上复出的问题。

  手握北京奥运会八块金牌的体操队掌门黄玉斌,和他钦点的队长陈一冰,则显得有些尴尬。尽管他们从来不缺少话题,比如李宁和他们众所周知的渊源,中国女团悉尼奥运会铜牌金牌被剥夺,陈一冰和蹦床公主何雯娜的被传得沸沸扬扬的爱情等。

  “其实这次亚运会,中国在杨威李小鹏等‘钻石一代’离队之后如何重建,如何和日本队PK,还是很有看点的。”多年跑体操的老记者告诉我。“但(对于)公众,(这些)已经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了。”

  1990年亚运会,体操是最热的项目,关于体操的元素贯穿始终:《相聚在北京》的恢弘团体操表演让世界惊诧,点燃圣火和赞助服装的,是下了海的李宁,而媒体援引最多的,则是“李宁的接班人”这个话题。

  名将黄玉斌的开山大弟子、20岁的新科世界冠军李敬就是张连伟们眼中的焦点,这对师徒在亚运村的受关注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孙海平刘翔。最终,李敬获得团体、全能和跳马三块金牌,体操队也以11块金牌成为中国代表团的最大赢家。

  作为中国体操历史上的悲情人物,李敬并没有触摸到奥运会金牌,但凭借一块亚运会金牌成为时代的偶像,就像当时获得亚运第一金的邢芬一样:他接受体育部门和家乡政府的各种奖励,戴着荣誉红领巾去各个学校做报告,也在退役后获得一个舒适而安定的工作。

  这20年的中国体育,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的,“让改变发生”。高尔夫和体操在亚运会上的乾坤大挪移,正是这种改变发生的一个缩影。可以想象,11月底的广州亚运会上,这种冷热将在不少项目中出现。

  很多人认为这是市场使然。1990年,富有韵律感和美感的体操是中国第一项目,各类体操学校和邀请赛如欲火春笋般兴起,各类赞助商也蜂拥而至。但到了2010年,体操在中国式微,高尔夫迅速兴起。2009年的中国白皮书显示,中国有五六百家球场,打球人口超过三十万。这个数据将以几何基数增加。

  不过,经历了北京奥运会那场盛世狂欢之后,国人对待金牌观的变化也许是最深层次的原因。和以往关注金牌本身相比,那些最富有生命力的项目,国家,以及有故事的体育人,才是这次亚运会关注的焦点。

  亚运会组委会打出的口号“和谐亚洲,激情盛会”也许就迎合了时代的需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