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分类: 体育 |
本文刊于体育画报
在很多时候,这个操一口浓重闽南口音的52岁的汉子会占据很重要的篇幅,但这次,他成了陪衬。2009年3月23日的中央五套体育新闻里,52岁的陈忠和被一笔带过,而另外一个叫蔡斌的上海教练则被大书特书。
他将是新一届中国女排的主教练,而陈忠和的前缀,变成了前中国女排主教练。
执教中国女排8年,曾让13亿球迷重新感动重新唤起热情的陈忠和,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20年职业教练生涯。有媒体在评述陈忠和事件时,认为“陈忠和缺乏应有的尊重。”
要说陈忠和,不能不提到2000年。
在十年前那个时间节点,中国女排沦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第5名,沉底沦为二流。国家体育总局开始物色主教练,希望新人选能让中国女排摆脱“严冬”的煎熬。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1米77的陈忠和都不应该是最合适的主帅人选。从1979年被袁伟民招到国家队担任陪练后的20年间,这个沉默男人干的永远是最脏最累的活。他出身卑微,缺乏过人的强项,也缺乏上好的人脉关系。
这种舆论氛围甚至左右了他的选择,2001年的那场事先张扬的主教练评选中,陈忠和始终没有将票评给自己。“在起初报名的32人中,我推荐胡进;筛选剩下的6人中,我还是推荐胡进。”
但最终,郎平的一个电话让他走到了前台。当然,入选的背后,总难免给人走郎平的后门的感觉。实际上,老好人,缺乏魄力是当时圈内人普遍给他的判语,但他对自己有要求,比如“好斗的公鸡”。
陈忠和接手中国女排已毫无优势可言。袁伟民之后,中国女排先后走马灯般地更换了8任主帅,但都没有再次让中国女排达到冠军的地步,包括当年如日中天的郎平。当年袁伟民所缔造的以名字命令的女排精神,正逐步失去神奇的光环。
但陈忠和却对命运说不。上任伊始,他大刀阔斧地改革,比如坚持启用当时还是新人的冯坤,而上海队的二传诸韵颖遭到了弃用;他将女排“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得以发扬,并创造性地立了“27条军规”;他创新和发展了“小快灵”打法,并独步排坛。最终,中国女排在2003年以11战全胜的战绩夺取世界杯冠军。
随后,他在2004年奥运会上再次夺冠,而他们绝地反击的情形,让人们想起了当年五年冠时期的老女排,每一场球都是拼下来的。
正因为如此,他被评选为2003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辞是:他带领女排赢得了久违的胜利,而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一座阔别了十七年的奖杯,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面对人生不幸坎坷的生活态度融入到体育事业中,他不仅在教女排姑娘们怎样打球,更在引导女排如何面对人生荣辱,他使女排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体育的魅力,他使女排和他一样,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总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出自内心,也因此更加动人。
陈忠和的成功,在于他创新性地发扬了女排精神,但中国女排的一些极限方法,也在他的任上被放大了极致。
特别是雅典奥运会归来之后,一个巨大的伤病单在考验着他:
冯坤。雅典运会结束之后,中国队长膝伤愈发严重,为2008年东道主夺金战略考虑,队内采取保守治疗。但在2006年世锦赛失利之后,冯坤的腿伤已经无法坚持,才于2007年初飞赴美国手术。赵蕊蕊的遭遇更为悲惨。2004年3月小腿骨折,并没有让她逃离掉奥运会的任务,在雅典留下悲情3分钟后,她和冯坤黯然赴美接受手术。
张萍的膝盖都已经严重积水,自由人张娜的颈椎也很严重,周苏红、宋妮娜、刘亚男都先后受到了伤病的光顾。中国女排是北京奥运会运动队中受伤最多的队伍。
相对而言,他当年的陪打对象郎平,就显得游刃有余了。无论是执教美国队、意大利和土耳其俱乐部,还是广东恒大俱乐部,他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将队伍调教成型,并成为一支优秀的强队。
作为两人执教能力最直接的对比,是几次“和平大战”,郎平取得压倒性优势。
这也是两种体制之内的较量。身处体制外的郎平,得以施展个人魅力,游走于世界体育的最前端,洒脱至极。而作为体制代表的他,面对的是中国最受关注的项目,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有趣的是,在2009年从主帅位置退出后,陈忠和过上了悠闲的副厅级生活。喝着最喜欢的铁观音,抽着万宝路。打着网球,从衣厨中翻出十年前买的衬衫和从没穿过的西裤,他要努力适应经常开会的日子。而郎平,再以500万转会到广东恒大的天价来到风口浪尖,一场甲B比赛的门票,被炒到了800块。
在电视里,陈忠和看到当年的弟子,如冯坤周苏红杨昊,纷纷为新东家搏命;而他的继任者蔡斌,则率领中国女排先后输给日本泰国,在压力中苦苦煎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