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斌带着血红的眼睛(据说是因为紧张),和标准的国字脸,以及浙江人少有的豪气出现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这个新兵蛋子刚一亮相,就显示了去陈忠和化的一些理念。虽然被误叫成蔡指导、中心官员徐利也一再表示对他经验的信心不足,但可以想象,在今年底或明年的某个时候,队员们会热衷向周苏红她们学浙江话上海话的,就像当年女排队员争着唱闽南版《世界第一等》的。
很欣赏他将陈忠和时代边缘化的赖亚文重新召到队伍当中,对于这个略显刚性的男人教练组来说,赖亚文能缓冲队员和教练之间的对立情绪。这种情绪,在很多初次亮相的教练中普遍存在。
关于其人。
基本上不用介绍了吧,43岁,浙江慈溪人,1997年起担任教练工作,有人将其在男排的功绩来参照陈忠和,我觉得缺乏可比性,人家陈忠和在国家队呆了20多年呢,这可是最高的殿堂哦。
联赛达人和世界青年锦标赛的成绩不用介绍了,与陈忠和的辉煌相比相对寒碜点,特别是一次亚洲锦标赛第三的成绩,也是排管中心对他犹豫再三的原因。不过,既然用了,就应该放手得让他去做。雅典奥运会后,中国女排进入新老交替的阶段,队里补充的新鲜血液全部来自国青队,薛明、马蕴雯、楚金玲、魏秋月、徐云丽、王一梅……能数得出来的都是昔日蔡斌的重点培养对象。如今被普遍看好的新星惠若琪、杨珺菁、范琳琳等,也都是当年蔡斌发掘的苗子。
对于性格的描述,人们比较集中温和,有包容心,聪明(人称小诸葛)上。叫他阿哥的上海女排接应二传应俊曾说了这么一个往事。就是当年自己伤病很多,心灰意冷。但阿哥蔡斌用带有上海特色的语言对对方说:阿哥当教练了,侬要支持我。作为这话的化学效应,应俊又留下了两年。这说明他很懂得利用自己的老乡效应,懂得队员的思想工作。而对于聪明,有人认为,在场上二传手是半个教练,二传出身的他有大局观,也很聪明。
他在用人方面也似乎很有一套。张娜曾爆料说,副攻出身的她,后来出任接应二传,甚至进化到自由人,特别是1999年的世青赛。正是有了当年的这个经历,才有了世界最佳自由人的出现。以张娜快言快语的性格,和快要退役的身体状况,应该不会只是拍蔡斌的马屁。
关于执教思路
每年在福建漳州,陈忠和带着队员在楼上训练,楼下便是蔡斌与他的“兵”。很多时候,这两位主帅在训练间隙相遇,老陈总会问问小蔡手上最近有什么好“苗”,小蔡也会看看他过去的“兵”是否听老陈的话,两位主帅聚首的画面相当和谐。
但这种场景,可能将成为绝唱。出新人、练新招、展新姿、攀新高,这是蔡斌对自己思路的总结。涉及到具体的层面,你会看到浓厚的去陈忠和化的举措。在上一个时代,训练方式的缺乏人性,缺少创新,甚至后期用人缺乏灵活性,在这里都有针对性的体现。
比如被命名为一种精神的女排精神的时候,他也有新的解读。“别忘了,‘三从一大’后面还有一句,就是科学训练。科学训练并不代表不吃苦,两者并不矛盾,而是意味着对这个项目的规律性要有正确的认识,及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你所采用的手段正确与否,乃至配上现代化的科学、医学辅助。”为此,他将为队伍配备两个队医,而且更多的依靠科学数据说话,运用运动员的“疲劳度指数”等手段进行操作,同时根据机能调节。(还捎带着攻击了一下女排时代伤病很多的现象。)
比如在提到整体风格上,他明确了新一届中国女排仍然要以快变为主,“快速、多变、全面”。他着重强调了进攻的多样化,立体化。“在之前的中国女排体系中,后排进攻都是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我们在今后的训练中则将后排进攻当作一种常规的战术来演练,在比赛中也会更多地使用。”这就意味着,扬昊们的后排插上进攻,将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进攻形态。
主攻。他明确表示,从目前世界排球发展的态势来看,无论男女排,主攻线上的一传,加上自由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我们在主攻线上不会接一传,其他位置上的队员还予以辅助,那整个进攻体系将受到影响,整个战术的体现会受很大牵制。
对于陈忠和时代大力锻造的一传和防守都比较薄弱的王一梅,蔡斌还是给与谨慎的评价,“王一梅我们要给她机会,不过她要想成为下一届中国女排的主攻手,应该尽快把一传练好,这也是必须的。对她来说是个挑战,当然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不过我还是要和王一梅较这个劲儿。”
一传能力的提高,也将提上历史日程。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之所以进攻不畅,与一传不佳,一味的依赖周苏红有很大关系。蔡斌认为,“不要把主攻和接应两者间的概念划分得那么干净,队员不能是只会打二号位,不会打四号位的那种。”有性急的上海记者甚至将上海队的张磊、浙江队的罗瑜列上了名单,其实我觉得太早了。又能打主攻又能接应二传的边缘人楚金玲不知道有没有机会。
对于副攻,他希望既能拦网,在进攻的手段上变化要更多一些。“我一直认为,整个队伍的战术从副攻开始变化。只有副攻有变化后,整个后面的跑动进攻才会丰富起来。现在,我们在2、3号位的进攻比较多,而3、4号位将是我比较想去进一步发掘的地方。”
关于目标
虽然总局制订的是一个8年计划,但明眼人都知道,能不能熬过,先过了前四年这关再说。
在结束了秦皇岛和河南漯河赛区的选秀后,月底新一届中国女排大名单就要出炉。4月6日到郴州,先军训三天,然后开始50天的正式集训。5月底赛季就开始了,时间比较紧,今年漳州就不去了。
估计最开始的小考是四国邀请赛,然后是女排大奖赛与精英赛,但最大的考试还是今年底在日本的大冠军杯。虽然没有前三的目标,但如果成绩太差,或者耳目一新的表现,估计换帅的声音又将响起。
这也考验着蔡斌的心理承受能力。虽然在发布会上,这个老哥狡猾地躲开了一旦开局成绩不好怎么办的命题,但话里话外,他还是展示了对胜利的渴望:伦敦前三甚至夺冠,那是必须的。
有人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近30年间中国女排存在一个“魔咒”——如果主帅不是“袁家班”成员,就很难在世界大赛取得好成绩。成绩好的主教练,无一例外在袁伟民带领的中国女排工作过,如邓若曾、张蓉芳、郎平、陈忠和;反之,凡中国女排成绩不理想时,当时的主教练都不曾在袁伟民执教的中国女排工作过,如李耀先、栗晓峰,甚至名帅胡进。
对蔡斌来说,如何打破这个该死的定律,承受人们对女排的巨大成绩压力,那才是必须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