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原爱是我们必须采访的人物。我和关军反复探讨,在采访提纲上反复提炼,就是想弄清楚,为什么这个长相和球技不算国色天香的少女,能够老少通吃,红遍日本,顺便在中国也制造了巨大的波澜。但我们的采访推进遇到了一些阻碍,因为日本的全国锦标赛在即,准备向冠军发起冲击的爱酱不希望在赛前受到干扰。和她家里反复沟通都未果,我们只能将专访约定在中国,在广州世乒赛之后。
虽然结果没有那么圆满,但想到她那么关注于体育,关注于乒乓球本身,你不觉得这很可贵吗?
全日本乒乓球选手权大会,2008年1月18日下午,各单项渐次进入淘汰赛阶段,十多张球台比赛同时进行着,福原爱的女单八分之一比赛被安排在场地最边缘。身边的日本记者介绍,这差不多是福原爱比赛的固定位置。
比赛开始,摄影、摄像记者穿着各色背心,占满了福原爱球台的三侧挡板——整个球馆里,也只有这张球台空出三侧,有充足位置提供给记者们。文字记者们大多跪在第二排,通过前面的缝隙寻找福原爱的身影。
“咔咔咔咔咔咔咔……”每一部相机都启动了连拍功能,仅围在这张球台前的摄影记者,就有31人,几乎是球馆里摄影记者的总数。教练汤媛媛坐在福原爱身后,表情平静,偶尔用汉语喊一声“漂亮”。
2002年12月18日,全日本乒乓球选手权大会开幕,汤媛媛和福原爱走进球馆。仅仅一天前,20岁的前者抵达日本,开始为14岁的福原爱担任私人教练。“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偌大球馆开始了通体闪亮的时刻,汤媛媛被晃得简直有些眩晕和迷幻。“以前也知道小爱在日本很有名,没想到会这么狂热。”
汤媛媛回忆,那一刻,她甚至怀疑自己来日本执教的决定是否正确。日本国内的盛况,实在不算什么。2004年4月,雅典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在北京海淀体育馆开拍,让组委会措手不及的是,这项关注度不高的赛事,来自日本的记者竟多达60多人,几乎超过了中国以外其他国家的记者总和。他们差不多全是冲着一个世界排名仅15位的小女孩而来。中国公众还不知道,其中的一家电视台,已经满世界跟踪这个15岁小女孩超过10年。
《乒乓世界》杂志驻日记者石小娟说,在日本乒乓球界,福原爱享受着种种特殊待遇,“这在讲究平等公正的日本,实在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现象。”
国际上通常的大赛赛程安排,都是女子项目在前,男子项目殿后。而日本的选手权大会,赛程很是奇特,女单的四分之一、半决赛和决赛都集中在最后一天,而男单该日只有决赛,且在女单决赛之前进行。这一天的比赛,NHK电视台要进行直播,而所有的赛程安排,都是为了照顾日本观众的福原爱情结。
据汤媛媛讲,日本媒体曾做过明星面孔识别率的公众调查,类似滨崎步、木村拓哉这样的超级明星,能接近50%已经是相当高了,而福原爱的公众识别率竟接近100%,天文数字。用汤媛媛的话说,福原爱在日本属于“老少通吃”。
在2000年版的《日本体育用语辞典》中,甚至收录了“福原爱”的条目,其解释为——福原爱,乒乓球天才少女。作为广告明星、电视节目嘉宾和唱片歌手也很活跃,当然更是日本乒乓球运动的未来与希望。
• • • •
福原爱神话的另一个神奇之处,在于它的经久不衰。
1991年8月13日,三岁的福原爱郑重其事地对父母提出请求:“让我也打乒乓球吧。”此前,爱好乒乓球的父母把全部精力放到对儿子的培养上,乒乓球桌占据了家里的客厅,不比球桌高的小爱站在一旁玩耍都不被允许。更小的时候,父母甚至曾把摇篮挂到球桌的下面,边训练儿子边照看女儿。
福原爱也想打球,因为她太寂寞了。母亲福原千代使用了激将法——“爱蔷(蔷是日语中对小孩子的称呼),打球可以,那就不许中途放弃,要拉手指发誓。’福原爱拉了手指,不知她此后的十六七年有过多少次反悔,但难得的是,她一直信守着幼年的承诺。
5岁那年,爱蔷参加全日本小学生乒乓球赛。她小得像一个精灵,在妈妈怀里撒完娇,就举着和脑袋差不多大的球拍上阵了,而且在场上奔跑叫喊。同组孩子都比爱蔷大许多,爱蔷却一路打进了前16。所有这些,都成为有趣的画面由电视台播出了。
日本观众被这个天真、可爱又有天赋的孩子迷倒,接下来的一幕更让他们心生爱怜——当爱蔷被对手淘汰,她竟当场大哭。5岁的爱蔷开始被公众和媒体关注,人们聊天时会兴奋地说:“那个打乒乓球的‘爱’,太可爱了,昨天又上电视了!”
爱蔷的球也越打越厉害,在她参加的青少年比赛中,连续多年蝉联全国同龄组冠军。从童星到天才少女再到成年球员(而且现在的成绩远不如小时候辉煌),公众的巨大热情居然陪着爱蔷一路长大,而从未衰减。
日本为何会出现如此特殊的福原爱现象?NHK电视台的记者藤木跟踪福原爱多年,他的分析应该有一定的权威性。藤木认为,福原爱家境非常一般,她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奋斗才拥有了今天,从电视台的小童星,到乒乓世界的小偶像,从出唱片到拍商业广告,这个小姑娘实在是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在日本,公众非常崇拜从社会低层白手起家的人,更何况是一个如此懂事、如此优秀的小姑娘。
• • • •
2005年,家人为福原爱作出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代表辽宁女乒征战中国乒超。在日本,她是超级明星,灌唱片,上封面,拍广告,收入可观,到中国,她将远离这一切,而且在人才济济的辽宁队未必有足够的空间。
家人及福原爱都不觉得这个决定有什么不妥,到乒乓球最好的环境中,她将最大可能地提高成绩。汤媛媛与福原爱相处多年,她用略带东北特色的方式如此夸奖这个大明星:“爱的心术特别正。”她的意思是,一个自幼被光环、赞誉和商业合同包围的女孩,却毫无虚荣心和明星脾气,只想把球打好。“一个重要原因,我想是福原家管教很严,连吃饭时的坐姿都一丝不苟。”
年轻的福原爱并不喜欢做名人的感觉,这些年来,她说自己走在街上只能看到别人的脚——因为出行肯定要戴很大的帽子,并尽量低头。不过,她说并不觉得出名是“很倒霉的一件事”,有那么多人加油让她开心,“我在平时就会觉得不是我有名,而是我旁边的一个人有名,我只是在旁边看着她”。
到中国打乒超,福原家要牺牲的还不止是在日本的利益和关注度,“爱蔷”和教练的薪水全部不用中国俱乐部负担。而福原爱的到来,则会为俱乐部带来每年数百万元的日企赞助。
因为超人气的福原爱,原本商业化程度不高的中国乒超联赛,在国内各联赛中居然开了先河,得以有机会“走出国门”。
2005年8月20日,辽宁本钢女乒主场对阵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队的比赛,移师日本冈山。开赛前1个小时,2000个固定座位和2500个临时加座全部爆满,当天前来采访的记者也超过了100人。毫无疑问,大家都是来看辽宁本钢队选手福原爱的。
后来,为了获得更多在乒超出场打球的机会,福原爱又离开她熟悉的辽宁(她甚至喜欢看赵本山的小品),转投广东女队。
已是超级偶像的福原爱,本身也是一个追星族。有次世乒赛前的适应性训练,汤媛媛和福原爱很早到了场馆。快结束时,王楠进场训练,与偶像同场训练竟让福原爱受宠若惊,就要求再练一会儿。不久,老瓦来了,福原爱说,再练一会儿。接下来,帅气的盖亭也来了……
福原爱曾对汤媛媛感慨:“在球馆打球,要是王楠、张怡宁她们进来了,我就感觉球馆突然亮了一下。”王楠是福原爱从小就崇拜的一位乒乓明星,2004年加盟辽宁队,第一次见到王楠的场景是同坐一辆车,福原爱说自己“都不敢全坐,坐半个屁股”,“感觉她像神一样”。
这种乒乓球上的偶像崇拜,是否可以解读为福原爱对这项运动的真挚情感?汤媛媛介绍,20岁的福原爱依旧像孩子般思考和生活。她喜欢在背包上挂很多小饰物,而其中有三个是从游乐园的游戏机里抓出来的,那一次她玩得兴起,竟一连抓了好几百个,挑三个最喜欢的挂在包上。
也许如她所言,真的存在两个福原爱:一个忘情打球,一个风光地做偶像。1991年至今,两人像两条轨道上的两个车轮,从未发生碰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