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博物馆战国早期“错金银鸟兽形盉”

(2019-01-10 21:32:30)
分类: 文物古董





上海博物馆战国早期“错金银鸟兽形盉”


(公元前475年--前4世纪中叶)






上海博物馆战国早期“错金银鸟兽形盉”

上海博物馆战国早期“错金银鸟兽形盉”

以上图片拍摄于2018年12月13日
       

       盉 hé 形声。字从皿,从禾,禾亦声。"禾"指"五谷"、"粮食"。"皿"指"容器"、"盛器"。"禾"与"皿"联合起来表示"把五谷所酿之酒放到容器里进行配比品尝"。本义:调酒器。转义:盛酒器。说明:盉作为一种调酒器皿,在我国出现得很早,大约六七千年前就有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就有盉。
       盉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青铜盉最早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即夏文化),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中国古代青铜器从商代晚期开始,造型特点是敦厚凝重,装饰繁复,图纹威严神秘,西周大致秉承商代旧制而略有变化。随着王权衰落,礼崩乐坏,青铜礼器中逐渐透出一些令人轻松的气息,旧有的神秘、庄重与沉闷渐渐隐去,而新的有创意的造型和纹饰,一步步走向百姓生活。



上海博物馆战国早期“错金银鸟兽形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