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拍摄的佛教居士林“瀛洲接武”牌坊

(2018-11-19 10:26:35)
分类: 人文景观






我拍摄的佛教居士林“瀛洲接武”牌坊






我拍摄的佛教居士林“瀛洲接武”牌坊
                                                  2018年6月24日拍摄于宁波月湖


 瀛洲接武是一座牌坊,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月湖柳汀南侧。石质结构,瓦檐形制,三间四柱式。现存四柱及部份额坊等,额坊上书“瀛洲接武”,海曙区人民政府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瀛洲接武坊体型高大,气势雄浑。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陆世科、李康先等17位宁波籍学子同时考中举人,在宁波城内引起不小的轰动。5年后,浙江巡抚甘土阶为预祝这17位举人今后能像唐代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学士”那样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专门为他们建造了这座三间四柱“瀛洲接武”坊。“瀛洲接武”四字为黄景章在中进士后所题。坊上镂刻着凸形立体的仙鹤、麒麟、狮面、牛头等,栩栩如生,工艺精湛,艺术性极高。现在坊额上,陆世科、李康先等17人的名字仍清晰可见。

 

宁波佛教居士林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月湖柳汀洲之上。迄今有700多年历史,是月湖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佛教居士林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公元1284),几经沧桑,香火中断。1989年,在市府、市委统战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批复筹建,将原属于居士林殿宇房舍全部收回,现已修复弥勒殿、大雄宝殿、圆通殿、三圣殿、地藏殿、念佛堂等六座佛殿以及"藏经楼"。此外,林内建立了佛学阅览室、佛教图书室,以便于信徒修学佛法、提高佛学素养,使佛法发扬光大。居士林为远近闻名的宗教活动场所。每日来此礼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特别是每逢佛教节日,常人满为患。居士林内风景幽雅,瑞气蔼林,诸座殿宇庄严巍峨,是佛教居士学习教理,弘扬教义,净化身心的好处所。是月湖十景之一柳汀洲景区上的一颗明珠,为整个月湖景观增添了无限光彩。



 牌坊,汉族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景观性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另外一种说法是,就结构而言,牌坊的原始雏形名为“衡门”,是一种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关于“衡门”,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最早记载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据此推断,“衡门”最迟在春秋中叶就已经出现。 这种“衡门”后来被运用到城市中各个居民区之间的“坊门”上。从春秋战国至唐代,我国城市居民区都采用里坊制,“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称为坊门。起先,这种坊门就像“衡门”那样,由两根立柱架一根横木构成的,只是柱侧安装了可开合的门扇。

 

牌坊与牌楼有显著的区别: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