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前农村普遍使用的农具---风鼓车


分类: 拙文杂篇 |
风鼓,也叫风车、风柜。是用轮轴转动生风扇去谷物秕子糠皮的农用木制器具。由风箱、摇手、车斗、漏粮斗、出风口等部件组成,属于农村最精致最复杂的农用器具。
风鼓上部有一个上大下小的喇叭形的木斗,无盖无底。但底部有一块车斗的活动底板,用一根横档通出车架外,套上一根一尺多长的用竹片或木条做的搁条,用以控制谷物从开口处往下滚落的量和速度。通过风箱里安装六个风叶的叶轮的旋转,将由车斗下来的稻谷中干瘪轻飘的谷物或糠皮、草屑则被风吹出出风口。饱满壮实的谷物漏到下面的箩筐里。农民在车谷物时,要两手紧密配合一致,左右手的动作要协调,即右手要先摇动风鼓摇手,让风先扇出来,然后左手把搁条放下几档,让谷物从车斗底板开口处滚落下来。风鼓车谷物看似简单,其实也有一定技巧。这就要掌握摇手摇动的快慢和搁条的上下档的恰当搁置。倘若摇手摇得太快太猛,风力过猛,会把饱满的谷粒米粒扇出去,那就浪费了粮食;如若摇得太慢,风力微弱,秕谷和糠皮等就扇不干净。因此,掌握摇动摇手要适度均匀。
我因“文革”辍学后回家在生产小队当了五年农民,曾经常使用风鼓,特别是在早晚稻收割时我曾分工负责晒谷。现在都由电动轧米机代替,既快又方便省事。用风鼓吹谷物早已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