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波博物馆“王安石与五先生”雕像

(2018-07-05 17:08:49)
标签: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文献名帮

致力于儒学传播

教育学术中坚

分类: 人体雕塑




宁波博物馆“王安石与五先生”雕像



宁波博物馆“王安石与五先生”雕像
                             
五先生为:杜醇、楼郁、杨适、王说、王致


宁波博物馆“王安石与五先生”雕像
                                               五先生当时为明州的五位学者

宁波博物馆“王安石与五先生”雕像
                                 
王安石(1042年任浙江宁波鄞县知县)

                       以上图片2018年7月1日拍摄于宁波历史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王安石与五先生”雕像
                           该“庆历五先生”浮雕2018年7月10日拍摄于宁波教育博物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庆历五先生是指北宋庆历(10411049)年间明州的五位学者:杨适、杜醇、楼郁、王致、王说。他们都以教育为主要职业,或开办书院,或执县学、郡学讲席,长期从事教育事业,致力于儒学传播、民生教化,是当时明州地区教育学术中坚。

 北宋庆历年间,王安石知鄞县,为了倡导重教好学的风气,专门请来五位大儒进城办学,分别是:杨适、杜醇、楼郁、王致、王说。聚鄞县妙音书院,立孔子像,讲贯经史,学者尊为宗主,开四明讲学风气。其后5人又各创书院,收聚生徒,历30余年,弟子甚众,史称“庆历五先生”。

    在五先生教育业绩的鼓舞、感召下,一批后继者努力从事教育实践。如黄东为乡教授30余年,以文行荐为博士。舒亶罢官后,史称其“居乡里,甚贫,聚徒教授,资束脯以营伏腊,凡十八年”,“谪官,以教掖为己任,坐席滋广”。而宁海的罗适则竭力劝乡人应氏“推大” 建桥的善心,“择子弟亲戚而教之儒术,以成粹美之器,中廉能之选,俾德泽仁术有所沾润”,表现出敦促乡人投资教育事业的殷殷之心。

 成功的教育奠定了宁波作为文献名邦的基础,为宁波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北宋宁波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敢于投入,也增加了向文献名邦迈进的自信。王应麟《先贤祠堂记》高度评价说:“宋庆历中始诏州县立学,山林特起之士,卓然为一乡师表,或受业乡校,或讲道闾塾,本之以孝弟忠信,维之以礼义廉耻,守古训而不凿,修天爵而无竞,养成英才,纯明笃厚,父兄师友,诏教琢磨,百年文献,益盛以大,五先生之功也。”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