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赑屃”背大道无极石碑雕像


标签:
青城山赑屃大道无极道教名山五a景区 |
分类: 人文景观 |
游览名胜古迹、庙宇殿堂时,都会看到不少石碑,石碑底座常常有个乌龟样的动物,于是人们叫它“乌龟驮石碑”。其实这个说法错了。石碑下面的不是乌龟,它叫“赑屃”(读“必细”音),又名“霸下”。传说“赑屃”是龙王九子之首(老大)。
据说它喜文字,力大善负重。自盛行碑刻后,碑刻艺术大师们即将“赑屃”饰于碑刻上下,尤其是饰于碑刻之下驮石碑的现象比较普遍,至今我们仍能在很多地方观赏到它。 其实,秦以前,所谓“碑”,是宫、庙门前用以识日影及拴牲口的竖石,名为“宫碑”或“皇碑”,其特征是碑上不刻文字。东汉经学家郑玄对此作了比较透彻的解释,即有“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影),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到秦代时,“碑”的变化就比较大了。秦王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遂自封为“皇帝”。李斯等为秦始皇刻石记功,树立碑碣之风,亦自此而始,秦代称刻石,汉以后称碑,或混称为“碑碣”。
至于“赑屃”怎么会与石碑搭上关系,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夏代以前,巨龟常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大禹治水时将它收服。它在推山、挖沟、筑坝等方面,协助禹治水做出了很大贡献。洪水治毕,大禹担心它旧病复发,便下令搬来一块“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巨龟治水的功迹,让它驮着石碑。这样,正合巨龟的扬名心愿,从此便出现了龟驮石碑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