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鼓楼

宁波城的历史,就是从鼓楼的第一块砖开始的。宁波鼓楼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它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宁波鼓楼是宁波市仅存的古城楼遗址,是国家文物重点保护的古建筑之一。游人登楼,便可一览宁波城之全貌。在那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摊点,因此吸引了许多外地洋人游客前来参观这片名胜古迹。
“谯楼鼓角晓连营”,元代诗人陈孚的诗句,体现了鼓楼在我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古时鼓楼设有报时的刻漏和更鼓,日常击鼓报时;战时侦察瞭望,还负有保城池,抵外侮的使命。
当年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从小溪镇迁到宁波“三江口”,以中山广场到鼓楼这一带为中心,建起官置,又立木栅为城,后来又以大城砖石筑成城墙,历史上叫子城。子城的南城门就是现在的鼓楼。
整座楼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城高8米多,门道深16米,门宽5米,为弓型石建筑。门楼为三层瞻歇山顶。五开间。钟楼本是古代宁波之谯楼,原是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所建的明州治衙署子城的南城门,因楼上置有计时报更用的刻漏,故称"鼓楼"。鼓楼现存楼阁为清咸丰五年重建,将城楼改为三层木结构建筑。1930年,在清代城楼上构建了钢筋水泥了望台和警钟台,并安装了机械报时钟,鼓楼的下部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城楼样式,城楼上建的却是罗马风格的西式钟楼。1988年初至1989年6月期间,市政府拨款进行大修。现鼓楼楼内陈列宁波城市发展史迹,对社会开放。鼓楼四面悬挂“四明伟观”等匾额,楼前绿树映掩,成为市区人们憩息、寻古、观赏的胜地。
鼓楼是现存宁波建立并设置州治机构唯一的标志性建筑,以其中西合璧的独特造型而成为港城历史的象征。
如今,鼓楼及附近的中山公园已成为宁波主要文化活动的聚散地,整个地区的建筑充分体现出宁波江南水乡的特色。两旁是仿宁波传统建筑风格的商店,小青瓦双坡屋面,风火马头墙,还有各种精细的外墙木装饰,既具有宁波传统商业街的风貌,又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质感。

鼓楼的北面,面对步行街

鼓楼的南面,面对横行的中山西路,步行街的南入口

旧称海曙楼(2018年8月4日拍摄于宁波月湖盛园一浮雕)

鼓楼步行街最北端入口,对面为中山公园大门,从此至最南端的鼓楼,步行街长500步约380米
步行街熔文化商贸于一炉,集购物休闲于一体,已成为宁波市内的游乐胜地之一














步行街两侧登上二楼的露天石梯




步行街中间一排排摊亭






步行街东西贯通的引胜桥

明远桥


迎旸桥

陆羽大理石雕像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步行街两侧有多条长约数十米不等、满是小商铺的横街




明远桥

迎旸桥














步行街中的“群仙咏霓”戏台























步行街除了南北两端入口处还有东西两端入口处
。东端入口处“百桂逐香”牌坊

前方西端入口处的”剑步上川“牌坊
现修复了浙江督学行署、在东西两端入口处的两座古石牌坊,以及城墙遗址,子城历史变迁的石碑等。
新修建的两组石牌坊是明清两代举人光宗耀祖的标志。代表着文化气息和历史内涵。



”庆元路永丰库遗址“石碑









位于鼓楼沿督学行署内的代代树


鼓楼西侧和南头的中山西路


鼓楼步行街北边与中山公园大门仅隔一条公园路
步行街南北长480步(360米),鼓楼商业街东西宽200步(150米)
以上图片拍摄于2017年6月1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