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表现非常出色,往往都会禁不住许下一些承诺,但事后大都会忘得一干二净,出了留给孩子迷惑,还有就是一种不信任。
家长或许是随口一说,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把父母的话放在心里,并为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进,只为了得到父母的那份许诺。可一旦成功之后,面对父母的不讲承诺,心理落差极大。
一次去超市,三岁的晨晨看中了一辆玩具警车,非得要买回家。我不肯,可他却坚持。最后我只好向他承诺:只要他表现好,集满40颗小红旗就买玩具警车。
之后一段时间,晨晨为了小红旗而努力,表现非常棒。很快,40颗就集满了。
一天,在他的提醒下,我们来到了超市,准备把玩具警车买回家。可当我看到标价168元的时候,我突然傻眼了,认为根本没必要花这么多钱买这个玩具。
于是,我跟他说:“这么贵的玩具,咱们还是不买了,好吗?”
没想到平时很好说话的他却有些不依不饶:“爸爸,你说过40颗小红旗就可以买了吗?你是一个骗子,是个小狗。”
没想到晨晨这儿说我,我一下子懵了。
我也不想因为经济原因而让自己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一落千丈。于是,我跟晨晨商议,买两个小玩具警察代替那辆大的。他这才答应了。
事后,我陷入了深思,真的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大话,尤其是不是许诺那些做不到的事情。之后在育儿过程中,我非常注意这一点,令我颇感意外的是,晨晨居然也学会了兑现承诺。
晨晨上了幼儿园之后,每次回到家,都会跟妻子讲幼儿园发生的事情。
一日,晨晨回到家后,跟妻子讲了当天幼儿园的事情:“妈妈,我今天在幼儿园吃了桔子,好香好甜的,很好吃!”
妻子随口说了一句:“那么好吃哦,下次留点给我吃吧!”
时间流水般过了一个星期,妻子还是像往常一样去接晨晨。刚到教室,晨晨看到妻子来接他后,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奔跑过来,而是站在原地不动,妻子觉得很奇怪,以为他哪里不舒服,很紧张地走过去。只见晨晨一只小手伸进裤兜里小心翼翼地掏着,慢慢地从裤兜里掏出一瓣湿漉漉的桔子。看着“血肉模糊”的桔子瓣,妻子明白了:晨晨上次答应留给她尝尝的,这是一个承诺。妻子热泪盈眶,那只不过是她随口而出的话,她自己都不当回事,没想到孩子这么认真。
晨晨拿着“血肉模糊”的桔子瓣着急地说:“妈妈,你快吃啊。”说完迫不急待地把桔子瓣放进了妻子的嘴巴里,还不忘问妻子:“妈妈,是不是好甜啊,好吃不?”妻子抱着晨晨点点头,忍不住含着眼泪亲吻着他的额头。
我知道那瓣桔子的味道肯定很“怪异”,但妻子吃进了嘴里却甜在了心里,我想没有任何东西能比得上儿子留给她的那份甜蜜。
虽然老师亲切地告诉晨晨:“下次不要留了哦,怕桔子会把你的裤子弄湿。”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样的肯定和感动。我无法想象,当身边的每个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桔子吃完的时候,当晨晨吃到最后一瓣的时候,他是怎么下定决心把它留给妈妈的,这个年龄可是嘴馋的年龄,桔子也是他最爱吃的水果。虽然放在裤兜不卫生,但小孩子的做法是天真的,可爱的,真实的。
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文具店,妻子想起前不久,曾答应过要给晨晨买一盒新的水彩笔,连小孩都知道许了承诺要兑现,自己又怎能言而无信。而且这个许诺不仅能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于是给他买了一盒水彩笔,晨晨一路哼着小曲回家。
其实,我们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就不重视,在孩子眼里,守信用是很重要的。
后来,晨晨还留了两瓣桔子回家了,装到裤兜里忘记了,妻子给他洗衣服的时候才发现的,当时,妻子再一次被感动地“一塌糊涂”。
其实,三岁左右的孩子都开始拥有自己的独立意识,诸如这种兑现承诺这种诚信养成恰恰是在独立意识之上,通过后天教育学习逐渐养成的。
倘若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孩子的诚信教育,或者承诺后又不兑现这种坏的引导,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对未来成长不利。
因为孩子对父母许下的承诺,看得很重很真,一旦当他达到父母的要求,等待父母兑现承诺时,父母却无所谓,甚至全然不当回事儿。这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到欺骗,伤心,而且还会模仿父母,长大后也容易不把承诺当回事儿。
所以,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如果有承诺就一定要兑现,要讲究一诺千金、言而有信。否则,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会一落千丈。如果实在因为自己说大话,或工作、时间,或经济问题而无法对孩子兑现承诺时,家长也要及时诚恳地跟孩子道歉,并讲明原因,期望得到孩子的原谅。
你说我说:
怡情爸爸:我家孩子今天答应我会把房间收拾好,明天答应不看动画片,后天答应睡前把作业完成好,但没一件事情做得成的。
岷江(7岁):我爸爸妈妈总是许诺要带我去哪里玩,买什么,但是经常因为工作等原因,一直拖到现在都没能兑现,其实我好失望,好伤心,总感觉他们骗我一样。而且我许诺的东西他们都不相信我会做到。
教育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