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趁节“涨价”曲解了公益属性
(2013-10-01 08:37: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在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旅游景点节假日优惠的大背景下,火车票价怎么反而在节假日上涨呢?坊间都有这样的疑惑,这铁路部门究竟怎么啦,究竟是市场调节,还是想在节假日趁机捞一把?
我们不妨来看看铁路部门的回应:平时火车票的价格是折后价。解释一出,舆论哗然,原来我们平时捡了个大便宜。虽然这样的解释看似合理,而且今年3月16日《京华时报》报道,铁道部推出了打折优惠政策,在特定的时段,比如在客源运输淡季,部分列车的特定席位会出现销售不佳的情况。为了吸引乘客,铁路部门会对车上剩余的座席实行打折优惠。但在乘客看来,这种在节假日旺季上浮票价的做法,依然是一种变相涨价。
众所周知,铁路客运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通过财政补贴维持铁路客运的低票价,以保障国民能够享受廉价出行的待遇与权利。如果一味市场化定价,比如节假日旺季上浮票价,必然会背离其公益属性,引发公众质疑。此前春节火车票涨价被叫停,就是这个原因。
如今国庆期间上浮票价,看似理由充分,但是其背离公益,一位追求利益这种忽视民生的作法,实在是不可取。
一直以来,火车票到了春运、长假等时候,简直就是“一票难求”,此时涨价,对于调节客流基本没有作用。与此同时,铁路部门的服务一直饱受诟病,一些黄牛党也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铁路部门想到的不是提高服务,而是只想着提高自己的利润,过度的市场化思维,其实是摒弃了铁路客运的公益属性。
我们都知道,每逢节假日,旅游景点、高速公路纷纷让利于民,以更好地服务便利于民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火车票定价却反其道而行之,淡季打折旺季上浮票价,想着趁假期捞一笔。既然能够在淡季乘客少的情况下,铁路部门能够维持经营,在节假日乘客多的情况下,维持经营更是绰绰有余。铁路部门如今在国庆节假日上浮票价的做法,其发展思维实在与民生不相符合。
因此,笔者认为,铁路部门可以通过票价打折吸引客源,但在旺季上浮铁路客票价格之举却不可为之,这种“折学”还是不玩为好。否则不但会遭受变相涨价质疑,更背离了铁路服务性质和公益属性,也会对公众出行造成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