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替月薪0.36元的劳动者说句“话”
(2012-11-01 09:28:5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近日,辽宁抚顺一家企业员工李先生称其上了一个月班,工资只有0.36元。李先生还表示,因为“单位替他缴纳了保险”,他还得欠单位2.64元。(10月31日《辽沈晚报》)
月薪是多少才合适?你的月薪是多少?或许你会回答出一个心理价格,也或许你会说越多越好。是啊,当下有人年薪可以达到百万以上,但也有人工资少得可怜。这不,这位李姓劳动者的月薪仅有0.36元,扣除单位替他缴纳的保险,他居然还欠单位2.64元,另两位劳动者更惨,扣除保险后还欠了单位160多元。月薪居然出现了负数,这可不是什么稀奇事,曾经就有曝出重庆银行系统员工月薪出现负数,如今再有劳动者曝出工资仅为0.36元,扣除保险也成为负数,看来月薪负数已经不再是江湖传说,而是真实存在。
当前,国内各大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一再提高,根据(辽人社函〔2011〕109号)要求,抚顺城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调整为每月900元。可真不知道这位欠单位2.64元的李先生,以及欠单位160多元的另两位车工,又该如何仰望那高高在上的基本工资。由此可见,尽管有最低工资标准,但是真正拿到手的又是多少呢?真正又有多少人能够拿够基本工资呢?恐怕没人说得清。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多,平均工资也是水涨船高。可是,面对涨起来的平均工资,不少百姓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面对高房价、高物价却感觉日子更加难过了,这又尤以底层百姓为甚。当前有这么一个现实,贫富差距愈加严重,越来越多的钱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由此造成“富人愈加富有,穷人愈加贫穷”的现实窘境。于是乎,每每官方一公布平均工资的数据,很多百姓就表示“被平均”、“被提高”了。看来,这几位月薪为负数的劳动者也狠狠地“被平均”了一把。
很显然,在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面前,不少百姓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保证,甚至被随意践踏。而造成这一局面的除了企业老板无“道德血液”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社会劳动保障部门普遍乏力,与他们的不作为息息相关。
事实上,提高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已经喊了很多年,各种法律和制度也是频频出台,但是,劳动者的权益仍然受到普遍的侵犯,工资低,加班费、高温费遥遥不期,等等。如果一味地再声讨,或者奢望于企业老板的道德自觉,或者寄望于相关政府部门的大作为,都不太现实。关键还在于要通过多方努力促进改革,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成立一些中间组织,能够跟政府或者企业进行协商,以此维护劳动者,甚至是所有百姓的基本权益。而这,或许就是下一阶段改革的一个方向吧!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江湖传说”寿终正寝,月薪仅0.36元,或者月薪是负数的现象也才能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