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摆正心态才是食品安全第一道关
(2012-06-29 06:37: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从发生故障到公布召回产品,光明乳品二厂沉默了两天。如果不是微博曝光,如果不是舆情监测发现,如果不是监管部门介入调查,我们不知道,这个沉默还会保持多长时间。我们更不知道,还有多少问题食品被企业藏着掖着,最后不了了之。
发生食品安全故障后不采取积极措施,而是藏着掖着,任由这些有问题的牛奶流入市场,寄望于侥幸不被发现,由此体现出来的技术制度水平,食品安全意识,尤其是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的心态非常令人忧心。殊不知,在媒体曝光和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后才展开召回,这种被动的举动,这种不重视食品安全的做法反而会让企业的声誉受到更大的影响。
还记得,今年5月27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在“乳制品质量安全”研讨会上发布《婴幼儿乳粉质量报告》,表示三年来有关机构乳制品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目前国产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状况是历史最好时期,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可刚过18天,伊利公司就曝出“含汞门”事件,此后,蒙牛又曝出生产车间问题,如今,又有光明牛奶混入碱水。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一再发生,难道这就是“质量安全状况历史最好时期”?
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如果企业不能摆正心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无从谈起。事实上,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只要企业在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技术制度水平的基础上,转变心态,正视问题,主动公之于众,并主动及时召回问题产品,才能将声誉影响降至最低,这才是“正道”,这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当然,作为监管部门来说,也不能满足于网友曝光,而要主动出击,制定完善的措施,配套严厉的惩罚措施,让食品安全问题无处遁形,让食品真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