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好爸爸陶功财
好爸爸陶功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833
  • 关注人气:5,5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部一再“通知”是种无力的呻吟

(2012-01-14 08:38:4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12日,教育部网站挂出通知,要求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幼儿园不得举办兴趣班,小学不得进行各种形式的招生选拔。( 113《京华时报》)

时下,随着升学压力加剧,应试竞争已经从小学阶段下移到了学前阶段。孩子幼儿园还没毕业,就掌握了小学一年级的基本知识,这种现象并不鲜见。去年年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576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怎么看‘择校低龄化’现象”的调查显示,82.1%的人表示“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知识的现象,在自己所在的地方普遍存在”。

事实上,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教育部门多次重申要避免此类问题,各地教育部门也有针对性地发布了一些禁令,比如在今年10月份,教育部再次重申:在解决“有园上”的同时,应坚持科学保教,避免出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此次教育部再次发出通知,要求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其实也就是重复强调,是对当前现实状况的无力呻吟。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情感教育与感受教育,即开发智力、培养兴趣与良好习惯的寓教于乐式游戏教育。但因为灌入了成年人的思维,学前教育成为小学的准备阶段,要为为小学打基础,这甚至已经成为了时下流行的规则。君不见,在进小学之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入学测试,尤以一些教育资源好,有名气的学校更为普遍。而这种测试包括了唐诗背诵、加减法口算,甚至还要测试英语单词。而这些,恰恰是一些教育资源好的学校的惯用手法,更是他们敛财的手段,试想,又怎是靠一纸通知,或者几个“不得”能唬得住的?

作为家长来说,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影响下,也乐于看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存在。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过分拔苗助长就有些不妥。曾记得今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幼儿教学标准”,规定幼儿园不再教授唐诗宋词、算术等“小学化”内容,此举居然致家长花高价把孩子送进培训班,使孩子更辛苦。事实上,时下家长帮孩子报名“兴趣班”的实在太多,有的甚至帮孩子报了好几个,比如2009年武汉一父母花1.5万元报了12个兴趣班,令5岁女孩“崩溃”;近日也有媒体报道,长春市民马黎4岁的儿子上幼儿园虽然只有一年半,但“兴趣班”却已经上了4个。再看看身边的小孩,没有报名“兴趣班”的恐怕也是寥寥无几。家长有需求,一些幼儿园又岂能不会放过这等“美差”。

事实上,从教育部门的一再通知、强调,可以看到,尽管言辞比较严肃,但是缺乏执行力,没有明确的处罚标准,比如对违反规定的,一般都是责令其限期整改,或者不得参与评优、评先。如此轻的违法成本又怎能敌得过幼儿园对利润的追逐。

笔者认为,幼儿园“小学化”不能止于“不得”,这种重复强调是一种无力的呻吟,根本就撼动不了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本事实。首先,要为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大环境,这就需要在小学入学测试等环节,彻底剔除“小学化”的内容,长远来讲是要消除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其次,要引导家长改变望子成龙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让家长不再为此而纠结;再次,作为教育部门来说,还应加大监管,制定有效地规定措施,并配套惩罚措施,加大违法成本。如此一来,幼儿园“小学化”也就没有用武之地,自然也就只能销声匿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