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药价面前老百姓HOLD不住

(2011-11-15 22:03: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最近一期的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高药价的产生原因。一盒6支装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医药批发公司的售价在3.85元左右,而医药批发公司从药厂进货的出厂价,每支仅仅在6毛钱左右。按照现在北京一些医院该注射液为12.65元的零售价,那么,从药厂出厂价到医院的终端价,中间利润竟然高达2000%以上。(11月14日《浏阳日报》)
  近些年来,面对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措施来规范药价,以此降低老百姓看病的负担,诸如“限价”、政府指导价、基本药物等等制度,但是效果并不太显著,甚至某些制度还成为了高药价的推手。这可以从目前曝出部分药品的利润达到2000%的事实得到很好的印证。
  从新闻中得知,高药价之所以如此之虚高,不是因为商家太无良,而在于中间环节要瓜分的群体太多,而且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比如在基本药物制度中有个招标环节,从销售代理公司,到医药代表,到投标机构,到医院,再到医生,每一个环节都要摄取一大部分利润,其数额甚至可以远远高出这个药品的出厂价。因为中间环节有那么多的“吸血鬼”,自然会有效推高药品的价格,产生利润高达2000%的高价药品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显然,要想遏制高药价,让老百姓HOLD住,关键还在于要减少中间的获利环节,建立一道阻断利益输送的隔离墙,让厂家能够跟患者更加接近。我们不妨看下国外的做法,在美国,有72%是委托药品集中采购组织来进行的,它们通过接受多家医疗机构的委托形成较大的药品采购订单后,代替其所属的医疗机构会员同药品生产商或批发商谈判,从而获得比医疗机构分散采购更低的价格,同时也把医疗机构从繁琐的采购事务中解放出来,降低了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
  另一方面,美国的社会保障法中明确规定集中采购组织收取管理费用的数额,确保药品中间流通环节的费用收取正规。在这种集中组织采购的模式下,不但节省了10%~15%非劳动力成本,还能帮助医院取得高品质、低价格的药品,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较之国外,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不仅仅是裁判,也是政策的制定者,更是名副其实的获利群体,却跟监督、管理的职能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笔者认为,要效仿国外,引进第三方组织,对药品进行集中采购,让药品出厂价能够直接跟患者挂上钩,这才是我们医改的方向,也是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