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盯着中石化的“天价名片”
(2011-10-14 07:38: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中石化天价酒、问题油等事件刚在人们心目中淡化,10月8日,又有爆料人爆料称中石化河北分公司花13万元印制260元一盒的名片,并附上收据佐证。中石化集团昨日回应称,网上流传的收据出自下属齐鲁公司,费用包含试印及邮寄费等。该下属公司实际是以96元/盒的价格印制的名片。(10月9日《京华时报》)
中石油“天价名片”的消息引发了民间的热议,尤以指责和质疑的声音居多,大都对中石油这种乱花国家钱钱、花奢侈钱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作为国企,一盒名片要花260元确实不正常,也很不应该,但是,将矛头只盯着中石化似乎并不妥当。
时下,中石化尽管因为“天价吊灯”、“天价酒”、“天价名片”等负面新闻缠身,遭致社会质疑理所当然,但事实上,好于乱花钱、花奢侈钱的并非中石化一家,更不仅仅存在于我们国企。有目共睹,我们政府采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价格比市场价要高出不少,甚至高得离谱,而这又日趋常态化。譬如,北京海淀区民政局花费100多万元采购手表式MP4;昆明市财政局采购4台服务器、68台台式机、8台笔记本电脑,成交价57万余元,比市场价约高一倍;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采购125台笔记本电脑,每台6760元,而中标机型市场价为5099元,一单生意就比正常价格高出21万元;长春市购进一台电脑接近3万元……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中石化的“天价名片”只是大手大脚花国家钱的一个很小的缩影,也只是在顺应“潮流”。
事实上,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国企,在采购产品时,追求的都是要最好的,至于价格从来都是没有最高限额的。而对于对方是否提高最好的产品却往往疏于检查。君不见,我们常常看到很多部门花钱买回来的产品价格特高,但产品性能却一般,甚至还远远不如市场上价格低很多的产品。中石化的“天价名片”事件很有可能是中了商家的“圈套”。本想要最好的名片,结果对方提供的名片却是普通的,不得已之下,中石化也只能搬出“费用包含试印及邮寄费”的解释,尽管是牵强附会,但也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