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兴趣班何以“叫不停”?
(2011-09-14 13:13: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今年7月,北京市教委发文叫停幼儿园兴趣特长班,禁止其变相“创收”。开学之际,记者调查走访20家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发现八成幼儿园违规开班,禁办令成一纸空文。( 9月13日《京华时报》)
幼儿园兴趣班,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满足儿童兴趣需要,并借此促进儿童某方面智能、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健康发展的学习组织。如今,幼儿园中的兴趣班真可谓是百花齐放,有器乐兴趣班,有绘画兴趣班,有舞蹈兴趣班,还有数学兴趣班,阅读兴趣班,甚至还有英语兴趣班,等等。曾记得2009年武汉一父母花1.5万元报了12个兴趣班,令5岁女孩王君怡(化名)“崩溃”了:经常用头、手撞墙。难以想象一个个3-6岁的儿童,居然会有那么多的兴趣,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很显然,这些幼儿园的兴趣班,并非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兴趣需求要,而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一种伪兴趣。学校为了“创收”,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幼儿园兴趣班的现状愈演愈烈,就算有教育部门的一纸禁令也难以撼动分毫。甚至有的幼儿园出现一些“隐形”兴趣班,或者不报兴趣班就不管孩子等等极端个案。
我家小孩今年正好上了幼儿园,常去园里接送小孩,门口都站着好几个培训机构的宣传员,碰到家长就上前宣传、游说。不仅仅影响了幼儿园门口的秩序,也会令一些家长反感。但幼儿园对此并未劝阻,而是任由他们在门口“工作”,个中缘由值得玩味。
事实上,在兴趣培养方面,幼儿园基本都是与培训机构合作,然后从中分成。兴趣班每学期学费少则几百,多则上千,数百名儿童报名,其经济利益自然可观。这其实就好比择校费等收费项目,尽管均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终究都逃脱不了一个“创收”的骂名。而且,由于幼儿园兴趣班收费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很大的随意性,想收多少就收多少,想怎么收就怎么收。就连在培训机构工作的教师都认为,“经济利益”恰是兴趣班屡禁不止的一大因素。
作为家长来说,望子成龙的心态非常明显,“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为了让孩子将来有出息,从小就按照大人的思维给孩子安排太多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在幼儿园老师和培训机构的“诱惑”下,更是难免不心动。此外,身边的涟漪效应也很明显,看着人家的孩子报了这个班那个班,自己的孩子不报肯定不行。于是乎,大家都蜂拥帮自家孩子报上了兴趣班。
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长,都不应该成为幼儿园兴趣班“叫不停”的干扰因素。孩子是祖国的未来,3-6岁是他们开心、快乐的童年,他们的主题就是玩,而不是一味地培养各式各样的兴趣。这种拔苗助长的培养方式,功利化的教育只会让儿童不堪承受。为了孩子们得未来,请幼儿园、家长都“收手”吧!